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 > 正文

更改地名是舍本逐末的短視之見

2016-03-23 10:59:02?磊磊?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今天召開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工作的視頻會議。(3月22日央廣網)

如今的中國,城鎮化的腳步轟隆作響,這是時代前行的必然趨勢。其間,難免會導致部分傳統文化的式微。而地名的更改,亦是歷史變遷中的一小部分。

地名不只是地名,還蘊含著一個地方乃至整個國家的傳統基因和文化密碼。因其約定俗成的文化屬性使然,故而不會因政權的變遷與朝代的更替而輕易更改,這也是中國的千年文明能夠延續至今的重要原因。正如民政部部長李立國所言,中國的地名文化資源豐富,內涵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是,即便地名承載著如此深厚的文化內涵,仍有一些地方出于種種目的,頻繁更改地名。最常見的就是旅游熱引發改名熱,“蘭陵”“蒼山”來回換、“襄陽”“襄樊”反復改。還有一些地方傍上熱門影視劇,如安徽滁州瑯琊山“會峰閣”更名“瑯琊閣”,伺機更名拉動地方旅游經濟。這些假借旅游景點名、爭打“名人故里”牌的做法,既丟掉了傳統,也割斷了文脈,是舍本逐末的短視之見。其中不乏蘊藏文化底蘊、象征精神圖騰的老地名,也隨之葬送在歷史的長河里。

地方更名不同于高校更名,有別于明星更名。其原因固然再多,理由看似再充分,只要改名成功,都無一例外地傷害了傳統文化,歷史的空間也無法準確還原??梢姡@政績、圖作為也好,趕時髦、促經濟也罷,貪圖的只是一時的“名利雙收”,消逝的卻是無價的文化瑰寶。

不言而喻,城市化建設中,我們已經付出了過于慘重的代價。藍天不見了,清水不再了,大量地方易名,更是令人痛心疾首的現實。最近30年,我國約6萬個鄉鎮名字、40多萬個村名被遺棄,永遠地沉寂在了故紙堆里,家族歷史與名族文化也遭遇著斷裂的風險。最讓人堪憂的是“相對于這樣快速的變化,地名管理和保護措施就顯得比較滯后”。

不可否認,更名之所以如此“隨性”,主要在于約束條件的缺位。一方面地方更名的制度不夠健全,易名沒有受到較高規格的限制。另一方面少數地方官員任性用權,加之畸形的政績觀念從中作祟。亦如此,以致于五花八門的洋地名、怪地名層出不窮。

一個地名,不是簡單的地域區分,而是當地歷史積淀的文化符號,也是考究當地“記憶鄉愁”的“活化石”。一個地名,既有時過境遷的煙雨滄桑,也是城市發展的深刻印痕,更與當地的民俗民風難解難分。

退而求其次,即便出于客觀因素,地名不得不改,也要因地制宜,基于歷史,尊重民俗,遵循地名命名的演化規律。至于可改可不改的堅決不改,保留地方百姓“一息尚存”的那一抹“鄉愁”。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天堂va中文在线官网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自拍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亚洲电影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合成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