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打假人的年齡橫跨“50后”至“90后”。他們的江湖,以發現假冒偽劣商品為目標,以知假買假索賠掙錢為目的。隨著立法的加強,針對制假售假的懲罰性規定加碼,他們追逐的是“退一賠三”“退一賠十”,甚至更高的利益。 有人說,這是市場監管的“隱蔽戰線”。有人發家致富,有人喋血街頭,有人進化成打假的“狼”,有人把自己帶進灰黑的“夢魘”……職業打假人王海或許只是個傳說,這20多年的民間打假之路,“知假買假是為掙錢不是消費”等論調,依然幻化出一頂頂道德黑鍋,無情向職業打假行為身上砸去。 這些年,有關知假買假,在立法等層面,似乎也有點左右猶疑的意味:一方面,2013年12月9日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明確:“因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這等于直接肯定了知假買假行為。另一方面,2015版的新消法和新食安法,對懲罰性賠償增加了“經營者明知”的限制,這實際上又給打假套上了前置條件。在今年安徽省兩會上,甚至有省人大代表認為“職業打假已經成了少數人通過知假買假牟取暴利的手段,偏離了初衷”。職業打假在頂層設計中的路,并不是越走越寬。 那么,打假能不能職業化?這就像提問禁毒能不能交給“西城大媽”一樣,本質上是個偽問題。打假,只要是依法而為,因此得利那就是合法的收益。就像舉報明星吸毒而獲得獎金,不領是你的情分,領取是你的權益,旁人有什么可以置喙的呢?從實踐來看,2016年1月以來,阿里巴巴集團已經額外新增200個員工組成“打假特戰營”,并面向全社會發布“英雄召集令”,擴充打假隊伍。于此而言,打假是公司化、職業化的。那么,同樣是有償,同樣是打假,難道莊家打假就是大道公益,散戶打假就是自私自利? 當然,在打假這回事上,難免有人會鋌而走險。不過這也沒什么好擔心的,敲詐勒索早就入刑了,財大氣粗的經營者,在民間打假面前,沒那么嬌氣。倒是司法地方化之弊,常在職業打假上設置諸多玻璃天花板,維權比治假更為不易。 更應看到的是職業打假者背后的問題。為何有諸多假貨橫行,甚至能夠催生年入頗豐的職業打假人? 這至少說明,假貨泛濫現象頗為嚴重。2015年初,國家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曾發布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網絡正品率為58.7%。商品從生產到上市需要經歷眾多的監管環節。這么多的監管部門為何還是沒有管住假貨橫行? 職業打假群體越來越龐大,收入越來越豐厚,售假商家們依然不為所動,可見,職業打假人對他們造成的損失和威脅不值一提,哪怕是經歷舉報,售假商家往往是賠款了事,并未受到更嚴厲的處罰。這,才更值得人們去憂慮。(福建日報)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