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地鐵“禁飲”,只需要時間而已
2015-09-29 18:14:15??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導讀:近日,在南京地鐵1號線上,有一對年輕夫妻坐在座位上,正在津津有味地喝著飲料。此時,巡查的南京市地鐵交通設施保護辦公室執法人員,正好走到這對夫妻身邊。地鐵車廂內禁止飲食,執法人員現場向他們開出了一張警告的罰單。網友吐槽,在地鐵里喝口飲料怎么了,難道連口水都不讓喝,執法部門是不是管得太寬了?這樣的處罰是否太過苛刻了?對此,南京地鐵方面表示,在車廂內喝水是否會被處罰,要根據現場情況界定。 ???“禁飲令”為什么不被待見? ????公眾之所以反對地鐵禁食、禁飲,主要出于兩方面的考量。一是不夠人性化,二是在現實中很難操作和執行。這兩個貌似都已經得到了解決。前者而言,南京地鐵方面曾表示,在車廂內喝水是否會被處罰,要根據現場情況界定。比如對老人、嬰兒或身體不適者,可以酌情處理。后者而言,既然已經有了處罰的具體案例,似乎也可以說明這個規定并不是沒有可操作性。簡單來說,就是地鐵管理方用一種人性化的執法方式,巧妙地規避了執行中可能發生的矛盾和沖突。 ?? 當然應該為執法人性化點個贊,但這種人性化的執法,其實也恰恰說明“地鐵禁食、禁飲”這個規定本身是可有可無的。比如新聞中的這對夫妻因為在地鐵車廂內喝飲料而遭到處罰,但事實上,他們所受到的處罰也僅僅是“執法人員現場向他們開出了一張警告的罰單,在執法人員的幫助下學習了《南京軌道交通管理條例》上的相關內容”,與其說是執法,不如說是善意的勸告。那么,既然勸告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又何須浪費立法資源,并且引發不必要的爭議呢? 》》》閱讀全文 ???其實,不在地鐵里喝水也不是那么難 ???說處罰不合理的當然能搬出很多理由:飲料又不像酒菜面飯沒什么味,對旁人基本沒有影響。飲料包裝齊全,如果擔心灑出來似乎也灑不到哪去。說它合理的也有一大堆理由:俗話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萬一潑到地上,總歸不好,如果是純凈水還好點,對環境影響不大,如果是奶制品或者是別的,就挺麻煩了,黏糊糊的不好清洗也有異味。地鐵要不要限制飲食的事,最重要是在于怎么將一種規定變成一種習慣。比如杭州地鐵禁食但不禁飲,一些地鐵禁飲又禁食,你很難說誰更合理一些,只要適合本地情況,規則制定前又經過嚴格認證和民意檢驗,那么大家還是應該以尊重遵守為要。可以在上車前喝或下了車再喝,就那么幾十分鐘的事,忍一忍不會忍出什么毛病的。不禁的城市,恐怕也不能放開肚皮喝,不能影響別人或污染環境。一定要把不讓喝水形容為某種對權利的侵害,這也不符合實際。 》》》閱讀全文 ???新加坡甚至嚴苛到嘴里含糖都不行 中國香港、臺灣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城市軌道都有嚴格的禁食規定,新加坡甚至嚴苛到就連礦泉水、瓶裝飲料、含在嘴里的糖、花生也不行。 不過,也有人對世界各大城市地鐵做過詳細的統計和分析,發現各地地鐵都是因地制宜的:有的地鐵既禁吃東西,又禁飲料;有的只禁飲料,有的專門禁酒類、咖啡。可見,不能一刀切地以“史上最嚴”的新加坡作為“標準答案”。 》》》閱讀全文 實現地鐵禁食,管理者應找到權益平衡點 ?? 地鐵“禁食令”應科學設置執法邊界,在個人權益與公共權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如果僅僅依靠一刀切式的禁食令,恐怕效果會欠理想,甚至適得其反。筆者認為,在禁飲方面堵不如疏。這就要求,除了加強與提升乘客自身的道德約束外,更應讓乘客提高對公共利益與公共環境的認識與認同,自覺養成在地鐵車廂里不吃食、不隨意喝飲料的好習慣,再輔以地鐵管理方的溫馨提醒、合理規范及嚴格處罰,方能產生出“1+1>2”的神奇效果。 》》》閱讀全文 ?? 同樣的,作為市民,也應該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 市民應該從不斷發生的地鐵安全、地鐵文明事件當中看到立法者的初衷和善意,更要自覺約束自己不文明行為,在公共場合學會顧及別人的感受,學會尊重他人。唯有具備完善的法律、素質良好的執法隊伍和市民不斷提升的公共意識,那么,無論法律的觸角伸到哪個地方,都會讓人感覺到它的善意和溫暖,而不是抵觸和擔憂。 》》》閱讀全文 我們應該相信,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公共習慣的養成,即便沒有這樣的規定,地鐵中吃東西、喝飲料的現象也會慢慢減少。這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 ? |
相關閱讀:
- [ 09-29]地鐵“禁飲”是公益與私利的最大公約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