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陜西省給第二批182人頒發了“新型高級職業農民”認證資格證書,這是陜西省對“農民”這個職業的最高“職稱”。自去年開始培育認證“新型職業農民”以來,連續兩年來,在全省一千多萬農民中,僅266人獲得“高級職業農民”稱號。“職業農民”不是干過幾年農活就可以當的,符合條件的農民需要通過縣、市、省級農業部門層層篩選、審查和培訓,才能參加最終資格認定的考試。 客觀而論,在農業越來越依靠現代科學知識和農耕技術的當下,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卷入城鎮化大潮而失去種地技能之后,農民職業化是促進變家庭小農經濟為家庭農場或莊園經濟的有效方式,能夠解放農村的落后生產力,也能夠促進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而近幾年來,“職業農民”的提法也被歷屆的三農會議及中央一號文件所提及。因此,促進農民職業化本身并不是一件壞事。 然而,一些地方搞的認證職業農民工作,卻能夠讓許多人產生這樣的感慨——我國農民數億人,祖祖輩輩都種地者大有人在,今日一睜眼卻發現自己不職業了。誠然,許多人種了一輩子的地,卻發現自己現在沒有資格去做一名農民,就連從事農業這個職業的證書也拿不到。更有人針對職業農民認證的年收入要求,提出種種質疑:如果收入能夠達到幾十萬或者是上百萬,則更像是西方的農場主或是以前的地主,這些人還像農民嗎? 農民職業化,不是農民證書化,更不是相關部門設立幾個條條框框,外加做一些培訓工作,就能讓農民實現職業化了的。數千年來,我國從來都是一個農耕社會,農民作為一個職業,沒有門檻設置,沒有學歷要求,沒有收入底線,更不需要政府部門來發一個證書。現在,許多地方打著農民職業化的幌子,來對職業農民進行認證并發一個證書,既不符合中央簡政放權的改革思路,也有可能違背農業自身發展的規律。 本屆政府一直強調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在相關職業認證問題上,自十八大以來,國務院一直在力推取消相關職業資格的認證。2014年8月,國務院分兩批取消了58項中央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今年3月,國務院決定取消6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在許多行業的許多領域,我們看到了勞動力的徹底解放,看到了一些職業的去考試化、去職稱化和去職業注冊化,在這樣的語境里,對職業農民進行培訓、考試及認證,就顯得太不合時宜了。 農民職業化,不應該是把簡單的事情搞復雜,更不應該把公平搞成不公。筆者注意到,職業農民如果被認證為中高級職稱之后,會享受到許多如土地流轉、融資貸款手續、項目扶持等的政策傾斜。顯然,現在一些地方搞的農民職業化認證工作,很像是在搞特權輸送,更多的農業政策本應該一視同仁,利用認證職業證書尋求特殊通道的做法,對農民發展設立一個又一個的限制與門檻,必然違背改革與發展的規律。 一廂是中央竭力推行簡政放權、努力做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另一廂卻是在一些新的領域政府努力加大對權力的收緊力度,增設新的審批權力和新的程序,這樣的錯愕說明,簡政放權的精神并沒有真正讓所有的官員吸收理解和運用,固有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仍然在官場根深蒂固。 |
相關閱讀:
- [ 04-20]別用老眼光看“農民評職稱”
- [ 04-17]應該給在韓國打廣告的農民點贊
- [ 04-14]農民工工資,何時讓總理放心?
- [ 04-14]如此“農民上樓”
- [ 03-23]如何化解高齡農民工身上的哀與傷
- [ 03-23]高齡農民工現象的背后是身份傳遞
- [ 03-21]高齡農民工增多,勞動力真的不足嗎
- [ 03-19]培養“新素質”農民關乎農村農業大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