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教育部4月1日發布通知,要求重點大城市在今年實現小學100%劃片就近入學的目標。就近入學已經實施了很多年,這一次特別加以強調,并對重點大城市作出硬性規定,目的是追求公平。以往一些地方對就近入學規定的執行過軟、彈性很大,有權有勢者找關系、批條子肆意破壞規則,一些學校亂開口子,并趁機收取高額贊助費。特權可以介入、金錢能夠左右,讓規則出現裂口,加劇了社會不公平。 “重點大城市100%的小學就近入學”的新規如果執行到位,對嚴肅規則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但也要看到,做到這些并不意味著教育公平就能如期而至。 “起跑線情結”下,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無比強烈,而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幾乎是所有大城市的通病。試想,在就近入學的大背景下,北京的西城區與大興區、上海的靜安區與崇明縣、武漢的武昌區與蔡甸區,同城不同地段的孩子,在優質教育資源的占有上是否談得上公平。生活在普通地段的工薪家庭與購買學區房的財富階層,對就近入學規定的感受是否一樣。不嚴肅就近入學,特權就有“施展”的機會,造成不公平;而嚴格就近入學,又可能給一些家庭造成更大的不公。解剖這種公平的悖論,需要看到問題的根本:中國基礎教育最大的不公是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好學校”“壞學校”之分,永遠是就近入學執行難的首要背景。 實現教育公平,根本之策是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讓不同片區的教育質量趨于整齊。進一步加強師資培養、培訓,通過相當一段時期的努力,提高教育的整體質量,做大蛋糕,這是一個方面;從當下著手,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分好蛋糕,是另一個方面。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 對此,各地能否有一些務實作為,比如能否把優秀教師輪崗制度切實執行到位。能否出臺符合地方特點的教師薪酬制度,讓偏遠、農村地區的教師收入高于中心城區,以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教改、課改等教育試點乃至各種教育投入能否不要總集中在那幾所重點學校,把機會更多地向一般學校傾斜。朝著這個方向去想、去做,才能解決這一難題。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