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2003年高校實施自主招生政策以來變革最大的一年。從2月份開始,各高校陸續公布了自主招生政策。與往年不同的是,包括北大、復旦等在內的不少高校,在面向文科生的自主招生簡章中明確要求“在刊物上發表文章或論文”。據報道,為了能搶占自主招生的報名席位,臨時抱佛腳發表文章的學生不在少數。 高中階段就能在過硬的雜志和報刊上發表文章或論文,在自主招生中占有優勢,似乎在情理之中。但眾所周知的現實是,如今被曝論文抄襲的教師和學者不在少數,至于花錢買版面則更是公開的秘密,發表論文其實也可以“不難”。在這種背景下,有多少高中生能基于個人興趣愛好獨立發表論文,恐怕值得打一個問號。 有學生在接受采訪時直言,高三期間的學習壓力很大,幾乎沒有時間寫論文,所以還是家長幫著弄。由此可見,“拼論文”最終可能會變成“拼家長”。然而,并非所有家長都能寫出文章或論文在刊物上發表,于是延展開來,自主招生會不會最終加劇論文買賣,就很值得擔憂。體育加分曾一度變成個別考生暗度陳倉的盛宴,又遑論很難受到監督的論文買賣和發表? 如此淺顯的道理和明顯的現實,那些設置論文條件的自主招生的高校,或許并非不懂和不熟悉,而是因為他們在自主招生政策設計上,歷來保守且缺乏自主創新。譬如,已經被教育部叫停的學校推薦或校長推薦,“玉皇大帝和如來哪個大”“老子和孔子打架你幫誰”等神考題。前者是將自主招生的責任風險下放給了中學和校長,后者則表明一些學校在自主招生創新中找不到準確方向。實質上,給自主招生設置發表文章或論文門檻,也是自主招生考察責任的一種簡單外放。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設置發表文章或論文條件,并非一兩所自主招生的高?;騻€別專業,而是不少高校的文科專業都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很多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并不是從自身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出發,體現鮮明的“自主”和“自我”色彩,反而走了一條同質化競爭的路徑。無論是甲高校還是乙高校,無論是A專業還是B專業,籠而統之地以發表論文為條件,既表現出學校特色定位不明,也顯現了自主招生缺乏自主特性的一面。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自主招生成功與否,自主招生的生源與高校教育理念的契合程度,以及在教育理念逐漸凸顯中的貢獻力,是衡量一所現代大學成熟與否的標志之一。比如,今年南開大學的自主招生,就要著重選拔認同南開“公能”素質教育理念、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高中畢業生。遺憾的是,自主招生政策實施已有十余年,科學而又“特立獨行”的考察和選拔方案并不多見。其中,固然有行政掣肘的因素,但也表明大學的創新能力實在有待提升。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