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只有16歲的項超(化名)曾因“向亂收停車費宣戰”在溫州名噪一時。近日被曝挪用兩萬元善款買iPhone,因涉嫌詐騙被立案偵查。(3月11日《錢江晚報》) 這讓人想起去年底的一則引發公眾熱議的新聞:在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勇救7名同學的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雷楚年涉嫌犯詐騙罪、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偽造公司印章罪,已被提起公訴,在成都接受刑事審判。項超與雷楚年的經歷何其相似,他們都是出于本能去做善事、行壯舉,一個是抗震救災英雄少年,一個則是名噪一時“向亂收停車費宣戰”的公益少年,兩人由昔日萬眾矚目的小英雄,變成現時的詐騙犯,他們都并沒有花費太多時間,他們的經歷證實了捧得越高,摔得越重這句話的沉重含義。在他們身上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傷仲永”。 項超一年多前制止亂收費現象,這應該是每個公民,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之人都會站出來反對的事,但最終卻只是一個孩子出來反對,這讓他在當地公益圈小有名氣。他自己也很聰明,會利用自己的名氣,還給自己安上很多并不存在的頭銜,而他加入民間公益組織,并注冊了微信公眾號,以組織名義向社會募捐,還多次打電話或是上門找愛心人士索捐,這得來的善款卻被他全部用來購買私人物品,公益少年變成了詐騙犯,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需要追問的是,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只有合法的受贈機構,才能接受公益捐贈,個人進行公益募捐是不合法的。項超還是個未成年人,居然能利用公益組織名義進行社會募捐,在短期還能籌得二萬元巨款,并不止是項超有夠聰明,更是因為民間慈善組織管理混亂,透明度低,讓項超得以利用慈善事業存在的漏洞進行詐騙。在得知項超詐騙后,項超加入的公益組織的,已將項超除名,可項超開始正是打著這家公益組織的幌子進行詐騙,何以此時才撇清關系? 經歷過紅十字會信任危機之后,國內的很多公益組織并沒能吸取教訓,公益事業繼續呈現管理混亂、透明度低等困境,這導致強捐、索捐、詐捐等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慈善事業的公信力,讓公眾對慈善事業并不信任。所以,與其說是項超利用公益組織詐騙,敗壞了慈善事業的形象,不如說,正是公益事業存在的明顯漏洞,讓這名還是孩子的少年忍受不了誘惑而變成了詐騙犯。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社會可能太缺乏英雄,將這些孩子樹為英雄,讓他們承擔本應是成年人去承擔的責任,給這些孩子天真爛漫的行為賦予過多意義。把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光榮使命交付給這些未成年的孩子,這本來就顯得荒謬,又放任這些孩子去做成年人的事情,這更是加緊“毀掉”孩子的節奏。 公益組織需要透明公開,避免暗箱化操作,要能避免個人進行公益募捐,避免善款流入私人腰包,進而讓公眾更加質疑慈善事業;同時,也要能看清人性復雜的一面,不能將“英雄人物”過度撥高,社會需要的不是英雄,而是完善的制度,是有素質的現代公民;我們更不應該讓孩子來扮演本應是成年人扮演的角色。 當天真無邪指出皇帝沒穿衣服的孩子,被追捧為全民英雄時,這名可憐的孩子又會成為社會制造的另一個沒穿衣服的皇帝。 |
相關閱讀:
- [ 03-10]“壓歲錢助殘”是對青少年的一堂慈善課
- [ 02-02]給“扎堆慈善”一個出口
- [ 01-21]玩好“互聯網慈善”先得修煉內功
- [ 01-16]期待“快遞哥”平民慈善的漣漪效應
- [ 01-14]“微慈善”,人人都能成為慈善家
- [ 12-26]提高慈善透明度沒有止境
- [ 12-23]修復社會信用,才可突破民間慈善瓶頸
- [ 12-23]遏制公益斂財亂象還需出臺《慈善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