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元旦前后,電視熒屏上出現了一系列醫療題材類的紀實觀察節目。這些節目嘗試用攝像機還原發生在醫療過程中的真相,對醫生的工作狀態進行客觀表達。比如,深圳衛視播出的產房紀實觀察節目《來吧孩子》,就從多角度還原了醫患雙方的立場和情感,并將醫患雙方各自堅持的原因進行了挖掘,既呈現了產婦家庭的想法和思想變化,又努力捕捉白衣天使們最真實的工作狀態,并增加了醫護人員的視角和第二現場采訪的內容。 這在雙胞胎產婦宋艷紅生產的故事中有著深刻體現。由于產婦沒能在懷孕早期對雙胞胎進行某項檢查,醫生為確保胎兒安全,建議孕婦在懷孕36周前剖腹產。持孩子“在母親肚子里多待一天就勝過外面十天”觀點的宋艷紅夫婦,則認為孩子未足月出生也會存在發育不足的問題。于是,醫生和產婦家庭之間各持己見,一度難以抉擇。節目在處理這個故事時,真誠且善意地刻畫了最真實的醫患關系,既還原了產婦家庭的心理壓力和擔憂,也充分體現了醫護人員對醫療安全處理上的職業操守,喚起很多觀眾對醫護人員處理醫療方案時的理解和尊重。 醫護人員的話語通常是簡單而明確的,有些患者會覺得醫生不夠熱情。事實上,多數醫生都關心著病人的安危,他們必須客觀、冷靜、清晰地對有可能出現的任何情況提出應對方案。緊張、忙碌、壓力,以及和患者溝通不暢的焦慮始終伴隨著每一個產科醫護人員。在第二現場采訪時,節目讓醫生直面鏡頭說出心聲:“我就是迎接新生命的人,而且我覺得自己很光榮。”“母嬰兩條命,我們不敢說這份工作有多崇高,但至少每天都是在維護這份醫療安全。”這種對醫護人員日常生活的挖掘,容易喚起觀眾對醫生職業最樸實的尊重。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由醫患關系引發的醫療糾紛事件逐年遞增。媒體要構成對社會的監督,同時要盡可能還原新聞事件各方的觀點,以及他們在事件中做出選擇的原因,要用新聞人的善意和真誠體恤新聞事件中的每個人。比如醫患關系雙方各自都有其合理性,而醫患關系的沖突就在于雙方都堅持了各自的合理性以及辯護的理由,卻否定了對方的合理性以及辯護理由。因此,要修復、和解目前的醫患關系,需要媒體能夠從雙方的立場上盡可能地呈現各自的理由和選擇的合理性,使雙方能夠真實地了解自己選擇的出發點,經過真實意圖的碰撞,最終通過理解和平衡做出一個最佳決定,使雙方的合理性都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 2014年夏天,光明日報推出一組醫生自述和記者手記,為醫生開辟了一條表達心聲的通道,為改善醫患關系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們樂于看到更多的媒體在報道醫患關系的時候,用真實、客觀、理性和善意的態度建設積極的醫患關系。畢竟,醫生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患者也一定將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救扶。 |
相關閱讀:
- [ 01-09]“漫畫助產”實踐了醫患良性互動
- [ 01-05]謹防過度維權變二次醫患糾紛
- [ 12-22]別放任“手術室自拍”加深醫患裂痕
- [ 12-02]解決醫患問題不能只從患者出發
- [ 11-24]“醫鬧不鬧”受益于醫患權益平等保障
- [ 11-05]從“醫鬧”入刑看醫患關系
- [ 11-03]兩個“嚴禁”可為醫患關系通脈理氣
- [ 10-23]化解醫患糾紛,信任是良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