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每天在干嘛?你在寢室玩游戲聊天看電視劇時,他在圖書館;你在花前月下談天說地時,他在圖書館;你在吃飯睡覺昏天黑地時,他還在圖書館。1月4日,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公布了一系列微數據,該校機械學院測控專業碩士研究生白瑞松在2014年共進入圖書館762次,而在2014年該校九里校區圖書館開館的天數為347天,平均一天進圖書館2.2次。白瑞松也因此被學校師生戲稱為“讀書帝”(1月6日《華西都市報》) 曾一項關于“大學生課外閱讀”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大學生每月的讀書量在3本以下,約三成人沒有完整讀過“四大名著”原著中的一本。相比哈佛醫學院學生每3天一本書的閱讀量,不啻有天壤之別。而據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的數據,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報紙和期刊閱讀量分別為70.85期(份)和5.51期(份),電子書閱讀量為2.48本。這個數字依然使炎黃子孫躋身“閱讀小國”的行列。筆者不知這一調查結果是否能反映出現在大學生的閱讀真實情況,但筆者知道,大學生對經典著作閱讀量不足確實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讀書帝”絕對是當今大學生中的極少數。 大學時代,正是青春勃發的年代,而大學也應當是與閱讀最為接近甚至是融為一體的地方。舊時老百姓稱上過學的人為“讀書人”,就是這個道理。正因為此,關于大學生閱讀的很多問題,著實令人擔憂。大學生讀書越來越少,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面對越來越浮躁的社會,面對越來越急功近利的人們,對讀書人的尊重越來越稀缺,讀書人的生活出路也越來越艱難。同時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等問題也原來越突出。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現代人都在說自己“沒時間”、“沒精力”閱讀書籍,許多人選擇刷微博、聊微信等方式代替深入閱讀。而在閱讀微博和微信信息時,又有不少人表示“只愛看圖和視頻”“不愿意看長微博”“喜歡閱讀笑話等輕松的文字”……修身養性的閱讀似乎已經成為“奢侈品”,以至于在最應該崇尚閱讀的大學校園里,像20世紀80年代在圖書館里搶借、爭讀經典名著的現象已經很難尋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開卷有益,作為知識傳承的重要方式,讀書關乎民族的興盛與進步。而大學是學習經典、追求學問、確立價值觀的殿堂,本該是“讀書人”主流人群的“天之驕子”卻吝于把時間分配給閱讀,導致大學生總體閱讀量偏低,“淺閱讀”漸成氣候,這個問題值得引起全社會深思。再不讀書,我們就老了。“讀書帝”白瑞松既是一劑正能量,更是一面反射鏡,真心希望全社會都能以此為鏡,深刻反思我們的閱讀環境。一方面,作為校方以及教育主管部門,要以“創造學習型校園環境,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為目的,營造一個讓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文化環境,讓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認真讀書,拉近圖書館和讀者之間的距離,培養良好的讀書學習氛圍,提高大學生個人的讀書意識,培養新一代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環境的改善也須臾不可缺少。改善我們的閱讀文化,樹立正確的閱讀價值觀,不僅是大學生們的事情,更應當是整個社會的事情。全社會都應該給予讀書人更多的尊重,至少在物質層面上,能夠讓其在寒窗數載后維持最起碼生計的尊嚴,這樣才能讓閱讀成為全社會的文化自覺,才能使大學校園和我們的社會都能多一些“讀書帝”。 |
相關閱讀:
- [ 10-30]與房娃談談讀書有啥用
- [ 08-22]重溫鄧小平讀書趣聞給人的深刻感悟
- [ 08-22]放下酒杯 靜心讀書
- [ 06-18]好讀書人人都能白富美
- [ 04-30]設個“讀書節”,至少不是件壞事
- [ 04-24]世界讀書日
- [ 04-24]讀書興趣是需要培養的
- [ 04-23]中國需要更多的“讀書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