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的市場經濟要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勞動力市場也不例外。實現勞動力市場的全國統一,必須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直至取消城鄉分割和地區分割的戶籍制度。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農民進城,還是城市勞動力的跨地區流動,都促進了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帶來了巨額紅利。 改革經驗表明,只要戶籍含金量下降,其對勞動力市場活躍度的影響就會減少。改革初期,戶籍含金量的差別突出表現在城鄉差距上,如就業機會、收入水平、公共服務等等。隨著改革的深入,特別是農村集體土地制度在運行中所煥發出來的活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村戶籍的含金量,也使得在一些地方,特別是城郊地區和大城市群產業集聚地區農村戶籍所隱含的分紅收益等,在很大程度上縮小了城鄉戶籍的含金量差距。這樣,在一個地區,特別是在省級區域范圍內,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的障礙正逐步消除。勞動力在一省范圍內的流動障礙實際上已經很小。 省域間戶籍含金量的差別特別表現在教育公共服務上。各地大學錄取率的差別,決定了北京、上海、天津等戶籍(無論城鄉)有著極高的含金量。子女上學在相當大程度上約束了部分應有的省域之間的勞動力流動。近年來,附加在戶籍制度上的住房限購、車輛限購等更是進一步抬高了一些地區的戶籍含金量,成為全國勞動力流動的新障礙。 現實中,省域間勞動力流動除了應屆生畢業分配外,主要限于少數擁有高學歷等的所謂高級專門人才。但是,一個大城市的正常運轉,需要有良好的人口生態,不僅要有金領、白領,也要有大量藍領。否則,大城市生活不見得會更美好。相反,各種不便之處就會出現。 戶籍含金量的真正減少,才能促進全國勞動力的自由流動。這需要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的步伐。無疑,這會增加大量支出。全國社保一體化無疑是改革的應有目標。但是,考慮到養老、醫療等體制改革的直接成本,改革一步到位需要巨額財政成本,決定了分步實施更加務實。在分步推進社保一體化改革的同時,戶籍制度改革可從影響省域間勞動力流動最突出的障礙——教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入手。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主要是制度調整,所耗財政資金數量遠低于社保改革。以此為突破口,戶籍制度的含金量將大幅度下降,由此帶來的市場持續繁榮就是可期的。 楊志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10-15]戶籍改革不只因有好處才推進
- [ 09-05]救災何以要分戶籍
- [ 08-24]“一路之隔兩個世界”呼喚戶籍改革
- [ 08-20]戶籍改革的關鍵是平權
- [ 08-11]戶籍改革中的“自由稅”與身份贖買
- [ 08-01]深化戶籍改革 實現城鄉自由流動
- [ 08-01]以戶籍改革撬動流動人口難題
- [ 07-31]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戶籍改革關鍵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