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工資,一直是輿論熱點話題。目前,我國約有700多萬公務員。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工資制度,影響的顯然不只是公務員的個人福祉,更關系到國家的治理體系與成效。現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施行于2006年,缺陷日益凸顯,改革亟待破局。(9月11日 人民網) 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是覆蓋了行政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多重區域。它因為對象是享受財政支持的人群,且提供的服務基本涉及到普羅大眾,所以這方面的改革一直牽扯著大眾的神經,有的甚至是情緒。 坊間關于公務員福利好的傳聞早已經是滿天飛舞,其實真正有幾個人看到過本地公務員的工資單?湖南冷水江市財政系統因密碼破解導致該市公務員工資被曝光,每月2000到4000元的工資應該就是當地的標準線。而有廣東省人大代表發出為公務員加薪之后,卻惹來不少體制外人員的吐槽。大家公說婆說的紛紜中,對于公務員工資是否能打造出真正的幸福指數,就一直沒個定論。 最關鍵的因素自然是信息不對稱。一直是“聽得樓梯聲,不見下樓人”的官員財產公示成了眾矢之的。和官員們語焉不詳的態度不同,基層公務員大都投贊成票。“曬下財產,反倒更痛快些!”言外之意,就是灰色收入是不敢妄想,短期目標是趕緊漲到和名聲對等的薪酬收入。 而公務員抱怨最大的就是“工資結構不合理,收入地區差距大”。由于基本工資是由國家財政來打底,而津貼之類的則是由當地部門財力安排,這樣就導致了地區差異過大,有些堪稱倍數。但在外人看來,這沒有什么不合理的。如果打破收入差異化,那西北某縣的公務員收入和深圳公務員收入相當,是否前者所在地的其他職業人群也要怨聲載道,畢竟公務員收入也是當地物價消費的重要參考之一。 還有一種比較矯情的說法就是,根據《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工資調整是以企業相當人員薪酬水平及其變動情況作為參考依據的。而現在企業人員收入已經拉近了與公務員的差距,就這個客觀現象來看,公務員加工資就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 然而,公務員收入在社會財富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中,恐怕都不落于下風。即便在工資單上體現不出體面的那種范,但不用繳納退休金、各種保險的足額托底、醫療養老保障的無憂,而在住房、子女教育上,更是有先天優勢。前段時間四川省委機關食堂對外開放,頓時登門者眾,恐怕從一個側面也反應出公務員后勤保障的優渥。不盯著隱形收入,不看到賬面外的福利,總是拿著明處所見的四位數阿拉伯數字工資賬單說事,其實也就不是那么回事。 公眾的情緒表明,如果財富分配到了“照顧情緒”的地步,那是否存在著“欺軟怕硬”之嫌。提高政府職能部門效率的行政改革是塊試金石,把那些想發財的、混日子的掃地出門,并以此為基點來提高態度和效率,這才是公務員加工資的正當理由吧! |
相關閱讀:
- [ 09-12]討論公務員待遇需厘清福利邊界
- [ 09-12]應從國民收入體系考量公務員工資
- [ 09-11]民眾解讀公務員工資改革需找準社會語境
- [ 09-09]理性看待公務員中秋節不發福利
- [ 08-26]考核公務員誠信,量化別僵化
- [ 08-22]被逼出來的“公務員考試”還有何意義?
- [ 08-21]國企老總拿公務員薪酬是個好點子
- [ 08-20]“看上去很美”的基層公務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