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投訴:思明區一些老人經常收到短信以及宣傳單,讓老人家去參加講座。然后老人每天去參加了,還會買一堆藥和一些保健器材回來。而很多東西根本都是三無產品,不僅不利于保健,還有害健康。(8月27日《海峽導報》) 這類事情近年來特別多。不單單思明區有這樣的事情,其實各地也不少,而且過程大同小異。 從表面上看,是那些不良推銷員善于忽悠,花言巧語、口若懸河,而老年人防范意識薄弱,乃至病急亂投醫。可細細想來,有些事情沒這么簡單。 如今很多老年人不差錢,差的是親情。一些老人獨自居住,幾個月也難得見到子女一面。還有的老人雖說和子女一起居住,但子女早出晚歸,好不容易在一起吃餐飯,子女還忙著玩手機。老年人上了年紀,難免會有些慢性病,這些疾病治療起來較為復雜,老年人身體難受,不僅需要治療,還需要向人傾訴。可當子女的往往沒工夫陪老人看病,而老人嘮叨幾句自己哪里不舒服,一些當子女的就如同聽“狼來了”的故事一樣,面露倦色,很不耐煩。無奈之下,老人往往就只有閉嘴了。 而相比之下,很多推銷員是服務熱情、無微不至,對老人噓寒問暖。老人訴說身體的不適也能洗耳恭聽,同時還時不時贈送一些小禮物。可以說推銷員抓住了老人心里最柔軟的地方,把老人當成了“衣食父母”。雖說這不過是忽悠錢財的伎倆,但也確實讓老人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甚至在一些老人看來,推銷員比子女還親,或許明知產品并沒有那么神奇,也樂于掏錢,他們從這里買回的不僅是產品,還是一種“親情”。這樣一來,被忽悠的老人自然是接連不斷了。 對于不良商家,職能部門要加大查處力度,該打擊要打擊,決不能手軟。與此同時,老人的子女也要反思,不妨把推銷員當“榜樣”,多像他們一樣“哄哄”老人,不僅要常回家看看,還要多陪陪老人聊聊家長里短。老人訴苦,耐心聽他們把話說完,抽時間陪老人就醫。若是“親子女”能給予老人足夠的溫暖,那些瞄準了老人錢財的“假子女”想得逞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了。 |
相關閱讀:
- [ 05-06]“高鐵推銷員”:誰將是下一個外交王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