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在渝北佳居花園的黃女士一直覺得樓上的鄰居有些神秘。樓上陽臺裝起了玻璃窗,還成天拉著窗簾,而且平時很少見到有人進出。鄰居們不時感到上網速度很慢,并且蹊蹺失眠,原來這里竟暗藏著一個通訊基站,居民擔心受到輻射傷害,于是報警。 通訊基站,暗藏于居民樓中,如果不是偶然發現,如果沒有專業設備檢測,普通市民是很難覺察的。這有點像老戰爭片中的“神秘電波”,不知道里面究竟掩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盡管佳居花園的居民們發現了這個秘密,但還有大量的未竟之問。首先需要確定的是,這個基站是所謂的“偽基站”,還是正規通訊運營商設立的“真基站”? 如果這是不法分子搞的偽基站,一舉取締了之,應該說難度不大。早在今年2月,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9部門就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場打擊整治“偽基站”違法犯罪活動,包括重慶在內,大量的偽基站被摧毀。 但問題是,如果這些基站是“正規軍”呢?有知情人士稱,不排除大型通訊運營商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不顧基站輻射可能影響居民健康,在居民小區租房私自設立通訊基站。這豈不比偽基站更可怕? 如果真是如此,就有點令人不安了。留給我們諸多待解的疑問:第一,設立基站有沒有嚴格的技術要求和標準?第二,他們為什么不敢正大光明地在室外設立基站?第三,在居民小區設立基站到底有多大輻射,運營商對居民有無告知義務?第四,對于這種無視公眾健康私設基站的運營商,如何監管?如何查處?如何懲戒?是否存在法律真空地帶? 很顯然,普通市民根本無從判斷,在我們周圍到底還隱藏著多少這樣的基站,更無從知曉這些“不見天日”的基站是否經過電磁輻射環境驗收,是否取得《電磁輻射環境驗收合格證》。這是一個關乎公眾健康的公共話題,任何當事運營商和電信主管部門都不可以怠慢和忽視,還有什么比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更重要的技術和市場運營呢? 這既是一個健康問題,同樣也是一個法律問題。根據我國法律相關規定,通信、通訊設施的建設應當符合城市整體規劃,并滿足環境保護相關要求,通信、通訊設施的建設未到達環評要求,應當追究相關部門責任。事實上,基站設置一直被公眾所關注,早在2011年,重慶相關部門就起草了《重慶市公共移動通信基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但最終是否執行,執行情況如何,公眾鮮有知情。 也許,基站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嚴重,但公眾必要的知情權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事實上,在很多城市,比如上海,就明確規定,基站建設應優先考慮設立在非居民建筑上,設置獨立基站鐵塔和機房的,還應當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可見,建設基站并不是偷偷摸摸在小區租套房子就可以安裝設備那么簡單。 所以,對于渝北佳居花園小區市民發現的神秘基站,或只是冰山一角,無論是屬于什么情況,有關部門都應該給公眾一個明確可信的調查結論,揭開其神秘面紗,該受到法律處罰的,必須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相關責任。 重慶晨報評論員 王方杰 |
相關閱讀:
- [ 05-03]“網業分離”的關鍵還是消費者利益
- [ 04-15]靠什么破解“一鬧就停”難題
- [ 04-08]依法懲治“偽基站”違法犯罪活動適逢其時
- [ 04-04]全方位斬斷“偽基站”背后的利益鏈條
- [ 04-04]整治“偽基站”還需持續發力
- [ 04-04]遏止“偽基站”新型犯罪需多管齊下
- [ 03-27]整治偽基站須打好圍剿戰
- [ 03-25]整治“偽基站”須打好“圍剿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