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社會組織中的百年“老字號”,中華醫學會最近被曝出通過召開學術會議兩年收取醫療企業贊助費8.2億元。衛生計生委主管的某事業單位的一位項目主管表示,企業贊助社會組織辦會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非常普遍,“社會組織辦會的目的是促進學術交流,可是辦會也有成本,政府不給出錢,那就只好找企業談贊助了。這些說起來也是跟美國學的。”(7月1日《中國經濟周刊》) 國家審計署報告引來的輿論潮水,讓中華醫學會等一眾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如坐針氈”,此刻祭出“學美國”的托詞,顯然也難以服眾。一者,辦學術交流會議需要成本不假,但兩年收取醫療企業贊助費8.2億元,收入與支出間的等號怎么放得下?什么學術會議如此“燒錢”?二者,在美英等國家,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向會員提供信息咨詢服務都是“標配功能”,為何在中華醫學會,連注冊信息、醫生通訊錄都成了賺錢的工具?三者,美國醫師協會等社會組織的運轉主要靠會員費,即使有贊助費也是全憑企業自愿,而中華醫學會收取的贊助費有多少是被利益交換綁架的“自愿”? 誠然,美國的醫師協會也罷,我們的中華醫學會也好,其目的都在于提高醫學科技工作者專業技術水平,促進醫學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每年開展學術交流,這不但是醫生隊伍自我發展的需要,也是健康訴求愈發強烈的公眾所樂見的。然而,8.2億元的天價贊助費,讓學術會議少了清新的學術味,多了權錢交換的腐臭味,也讓中華醫學會更加具有“戴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業的轎子、收企業的票子、供官員兼職的位子”的“二政府”影子。 在美國經濟生活中,行業協會的作用很大,全美約有20萬個協會組織,在中國深度融入全球化的今天,國內的類似社會組織結合實際學一學他們的經驗確有必要,但只學習別人如何收錢而不學如何服務會員,只學表皮而不學健康運行的理念,終究會落得個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可笑下場。 就當下來看,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要實現健康運行,就要管住政府的權力之手,也可以借鑒美國的一些現成路徑。一方面,要打破“一業一會”的壟斷局面。美國不同協會間的工作內容和主要業務可以交叉重復,呈現一種良性競爭的態勢,協會從自身的生存、發展角度考慮,必須為會員單位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展示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 另一方面,行業協會的管理應有更多自由度。美國行業協會的決策和管理者均由會員選舉產生,這樣就從根本上保證了行業協會為會員謀利益。我們應該加快行業協會立法,厘清行業協會和政府的關系,改變政府部門通過內部行政行為直接管理行業協會的模式。 |
相關閱讀:
- [ 07-02]公益社團豈能淪為“賺錢機器”
- [ 07-02]醫療企業競相贊助學術會議讓人憂
- [ 06-27]行業協會斂財也當追究問責
- [ 06-26]醫學會收藥企數億元“贊助”合適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