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5月4日凌晨5時許,上海市虹口區新港路240弄12號一老式居民樓發生倒塌。經初步調查,是兩棟磚木結構居民樓發生倒塌,系由液化氣鋼瓶爆炸引發,事故原因可能與燃氣使用不當有關。 居民樓倒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前不久浙江省奉化市居民住宅樓坍塌一事,但二者還是有所不同:上海倒塌的居民樓不是鋼筋混凝土結構,而是磚木結構,屬于老式居民樓,從圖片中看到樓房被炸塌的慘狀,更讓人后怕。另外,即使是老式居民樓,被一罐液化氣炸塌也并不多見,是液化氣威力太強還是樓太爛? 有上海網友跟貼說,虹口區新港路屬上海最大的棚戶區虹鎮老街,此處還有私人搭建的房屋,錯綜復雜,是歷時十多年在舊區改造的瑞虹新城的項目,這也是尚未改造的棚戶區區域依然在用液化氣而不是管道天然氣的根本原因。筆者不知道這位網友所說的是不是事實,但從其簡單描述中,老式居民樓沒有得到改造似乎可信。那么,上海還有多少這樣弱不禁風的老式居民樓?如此居住條件安全如何保障? 其實,類似問題不光上海有,各個城市都存在,大同小異。而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大都是些權宜之計,不外乎組織開展老樓危樓安全排查工作,并對老樓危樓進行維修。從長遠看,老樓危樓施救,必須走搬遷改造的路子。但這類老樓情況復雜,搬遷改造涉及置換房屋和補償問題,牽扯到多個家庭的切身利益,如何讓各方滿意是頗費周章的事。在處理此類問題時,幾乎沒有通用的方案,必須因地制宜,挨家挨戶地反復協商溝通,耐心和細致做群眾的工作,回應他們的訴求。 這就給有關方面提出一個重要的課題:老式居民樓搬遷改造工作難做,需要付出代價;不搬遷改造又存在安全隱患,一旦發生事故仍然需要付出代價。這的確是個兩難的問題,也是不得不解決的問題,既有極大的復雜性,又有相當的緊迫性。各有關責任部門和單位要有共擔風險、共克難題、共度難關的擔當意識,以更加細致和審慎的態度,為居住在老樓危樓里的人們筑起安全“防護網”。 |
相關閱讀:
- [ 04-10]家長暴打孩子絕不只是家事
- [ 04-08]“中國新建筑壽命不超30年”讓人情何以堪?
- [ 04-07]奉化有關部門的可靠性也需排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