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為指導,做好相關規劃的統籌銜接。提高城鎮建設用地效率,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保護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避免千城一面。 總理在論述新型城鎮化規劃建設時的這段表述,表面上看,是在提醒建筑師。但我以為,更應當讓我們的城市管理者深刻反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建筑業駛入快車道,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特別是近10年來,大體量、超高層的新特建筑在全國各地拔地而起。許多城市都在追求“國際化大都市”形象。遺憾的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呆板的、毫無生氣的、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涌現出來,成為受人推崇的“地標”,“千城一面”的現象日趨嚴重。有人甚至形容“200個城市如同一母同胞”。 200座城市如同一母所生。誠然,作為城市形象的塑造者,中國建筑師應該有自己的擔當。但是,將“千城一面”的歸咎于建筑師,顯然是有失公允。很多時候,中國的城市建設并非建筑師說了算。比如,20年前決定拆除濟南火車站,今天,又提出復建濟南火車站。做這些建議和決策的,恰恰不是中國的建筑師。各地飽受詬病的建筑,多由地方政府最終拍板。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對12個省區的最新調查顯示,12個省會城市全部提出要推進新城新區建設,共規劃建設了55個新城新區。在144個地級城市中,有133個提出要建設新城新區。 那么,建設新城區的沖動來自哪里?中西部某個城市的市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就拿我們重點建設的某個城市新區來說,現在那里的地賣50萬一畝,但是整個基礎設施上去了,價格就是1000萬一畝。我投幾百億下去,1000個億回來了。”可見,新城區建設的沖動,源自地方土地財政利益的驅動。 但是,城市大拆大建,必然要毀滅一批古建和特色景觀,抹殺了城市的個性。這樣的新聞,媒體披露得還少嗎? 中國不缺有眼界的建筑大師,比如早期的貝聿銘、梁思成。比如2012年獲得普里茲克建筑獎的王澍。令人深思的是,普利茲克評委會的頒獎詞,似乎也在提醒我們的建筑師“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中國既要保持悠久獨特的文化傳統,又應關注世界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發展。” 建筑行業者,都能領會這段頒獎詞的精神和價值。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避免千城一面”,讓我們的城市更具個性,更加宜居,除了建筑師精鉆業務加把勁之外,更需要我們的決策者尊重專業建議,尊重城市居民! |
相關閱讀:
- [ 12-16]中央“糾偏”城鎮化不加碼攤大餅 保障農民利益
- [ 08-21]千城一面叩問外行領導內行
- [ 08-14]智慧城市建設熱暗藏隱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