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從“發展”“改革”中感受中國自信 ——聚焦百姓關注的兩會熱點話題之四 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任內的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在近1.7萬字的篇幅中,“發展”一詞共出現119次,“經濟”81次,“改革”77次,這些高頻詞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 有輿論對此進行解讀,認為這些高頻詞體現了中國政府發展經濟、推進改革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體現了中國新一屆政府“民之所望施之所向”的執政理念。應該說解讀科學、合理,也很到位。不過意義顯然不止于此,透過這些高頻詞,我們還能感受到中國新一屆政府的信心和自信。 去年兩會后,國際輿論中唱衰或不看好中國的論調并不少,國內也有人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表示擔憂。事實求是地看,當時國內外環境的確錯綜復雜,一方面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另一方面中國對外出口大幅波動,經濟持續下行,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一度異常升高,國內外呼吁中國政府放松信貸刺激經濟增長的聲音很多。 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來自多方面的壓力,中國新一屆政府在宏觀調控抉擇兩難的情況下,毅然堅持從深處著力,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的根本之策,通過取消下放行政審批、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實施“營改增”試點減輕企業負擔等系列舉措,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全年工作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是非經過不知難。2013年這份成績的得來其實并不容易。這種不易在于,中國經濟增長不是像美、日等一些經濟體通過放松銀根換來的,而是通過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實現的。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增長的質量效益,也為下一步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其中更體現了中國新一屆政府創新宏觀調控的定力、智慧和魄力,充分證明改革依然是中國發展的最大動力、最大紅利,增強了中國發展的信心。 如果說過去30年,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一段高速增長期。過去一年的成功經驗足以表明,今天中國通過“涉險攤”、“啃硬骨頭”,下定決心全面深化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力促簡政放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依然十分廣闊,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再次迎來一段較為長遠的合理增長期。 對于李克強總理的報告,德國《法蘭克福匯報》5日評論道,“世界期待中國”。一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地區負責人也如此評說,“這次會議的期望很高”。世界從報告中、從“發展”“改革”“經濟”這些高頻詞中,其實已讀出了中國的自信。 如果說上一輪改革,為中國帶來了30多年的繁榮發展,中國經濟從一度瀕于崩潰的邊緣發展到經濟總量躍至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那么,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國際舞臺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影響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無疑是關鍵。 當前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已經不局限于一時一地,而是要打持久戰,加強區域防治協作。這其中,加大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推進重點行業綜合整治、加大監督執法力度等,哪一項都要求各級政府下決心、保落實。在事關百姓切身利益面前,地方利益、部門利益都必須割舍。 從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反“四風”,到禁止公款送月餅送節禮、禁止公款購買印制寄送賀卡、禁止公款購買贈送煙花爆竹等,中央抓作風建設的每一次部署,都體現了“點面合一”,對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一項一項來抓、一個時間節點一個時間節點來破。這次全國兩會的清新會風,也可以看作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向人民的一次集體匯報。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