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剛剛過去的春節,送禮收禮、公款吃喝、腐敗浪費等現象大大減少。與此同時,也有群眾反映,他們的正常福利也“被節儉”了。某地一名小學退休教師說,去年教師節、今年春節的購物卡、慰問金等福利統統沒有了。這樣的“節儉”,讓基層員工感到失去了來自單位的節日關懷。 我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條件,改善集體福利,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單位在年節時給基層職工發放福利,可以增加節日氣氛,傳遞特別關懷,是一種良好傳統,也是我國有關法律鼓勵、提倡的。獲得正當的福利是法律賦予職工的權利,這種權利應當依法予以保障。 中央要求厲行節約,反對奢侈腐敗,公款吃喝、公款浪費被管住了,民間消費則應該及時跟上。對民間消費最有效的拉動,就是適度、合法地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待遇,讓他們逢年過節時能適當增加生活消費。低收入者獲得的“紅包”,可以有效擴大內需,為經濟發展增加動力。同時,不多的財物帶給低收入者更多的滿足感、幸福感,派發“紅包”使社會總福利大大增加。 一些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借過節違規濫發福利,對此應該禁止,但反不正之風不能用“一刀切”的簡單方法,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屬于基層職工和低收入者的正常福利不應剝奪。正常福利“被節儉”,這一現象也提醒政策制定者,要及時出臺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保障正常福利的發放。同時,有關部門還應建立針對低收入人群的福利發放制度。 從社會正義角度出發,政府可以經由法定程序,動用公共財政投入,在一些重要節日給低收入人群發放“紅包”。這種紅包作為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途徑,可以有效縮小貧富差距,也可以增加低收入者對社會的認同感,促進社會和諧。 (原文刊于2月8日《北京青年報》,有刪節。原題為《低收入群體的年終福利不能少》) |
相關閱讀:
- [ 02-10]800萬用戶春節搶微信紅包 分發領取超4000萬個
- [ 02-09]春節期間800萬用戶微信搶紅包 人均搶四五個
- [ 02-09]汕頭“土豪”發最大網絡紅包:單個紅包19萬元
- [ 02-08]微信支付,還應強化風險管控
- [ 02-08]蘇貞昌發紅包遭爭搶 稱有信心基隆“藍天變綠地”
- [ 02-08]馬年開工日,別樣新作風
- [ 02-08]節日反腐不能忘了嚴禁“春節送紅包”
- [ 02-08]低收入群體的年終福利不能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