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本科生就業而言,公平就是要確保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有同樣的機會、對等的權利,避免人情與關系對公平的破壞 中國社會科學院12月26日發布《社會藍皮書: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指出,城市家庭出身的畢業生的就業率(87.7%)與農村家庭出身的畢業生就業率(69.5%)相差18.2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來自農村家庭的普通本科畢業生就業最為困難,其失業率高達30.5%,遠遠高于其他群體(12月26日中國新聞網)。 農村家庭普通本科生就業最難,失業率達到三成,這樣的調查結果,與現實的情況基本吻合,所以并沒有讓人感到意外。而藍皮書也進一步指出,激烈的就業競爭衍生出一個副產品——“拼爹”現象在大學生就業中相當普遍。調查結果顯示,家庭背景與學業成績和能力對于能否找到工作沒有明顯的影響,但對于能否進入體制內就業和能否獲得較高月薪則有影響。現實中,各種“蘿卜招聘”現象的存在,就是對藍皮書結論的一種佐證。“人家有的是背景,我有的只是背影”,這的確成為這個時代蒼涼的表情。 農村本科生就業最難,不意外并不等于合情合理。畢竟,在“最難”背后,差的不是能力、水平、技術,而是差一個“好爹”,這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畢竟,用人唯才早已達成共識,理應被充分信仰。同樣,另一組數據不容忽視——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727萬人,這意味著高校畢業生規模在今年的基礎上再增加28萬人,讓明年成為又一個“史上最難就業年”。事實上,越是難就業,就越要確保社會公平,不然,擠壓的可能就是農村家庭普通本科生的就業機會,因為他們無爹可拼,是弱勢群體,處于就業鏈條的最底端。 于本科生就業而言,公平就是要確保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有同樣的機會、對等的權利,避免人情與關系對公平的破壞,對農村學生就業資源的侵害。遺憾的是,盡管人社部、教育部等多個部門都表示,要確保就業公平,反對就業歧視,但口號是一回事,行動則是另外一回事,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前不久國土部的招聘,要求北京戶口,這樣簡便的一個條件,就人為制造了不公。而在各種現實利益的博弈中,農村學生因為社會資源的缺失,自然就處于先天的劣勢地位。 因而,于農村本科生就業而言,不患難而患不公。此前,各大高校在招生時,曾有意識地向農村傾斜,因為農村學生獲得的教育資源較少;如今,在就業中,也應有這種向低處傾斜的意識,畢竟農村家庭的本科生,他們和他們父母所擁有的社會資源是很有限的。在短期內無法破除各種人情干擾時,就業政策的確有必要向農村本科生傾斜,如此,才能更好地呵護就業公平,哪怕暫時無法改變農村學生就業難的事實,也需要讓他們看見公平、看得到向上的希望。 |
相關閱讀:
- [ 12-27]社科院:農村家庭本科生就業最難 失業率達30%
- [ 12-27]“拼爹式”就業貽害國家
- [ 12-27]明年城鎮新增就業任務初步確定為1000萬人以上
- [ 12-23]“海歸”就業陷困境:應聘部委因留學背景遭拒
- [ 12-22]如何實現真正的就業公平
- [ 12-21]反就業歧視, 政府正人先正己
- [ 12-20]員工留短發工資超千元,無關就業歧視
- [ 12-20]志愿者享受升學就業優惠 傳遞社會正能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