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中醫,杏林回暖,呼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中醫藥發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真正實現中西并重。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如影隨形的是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在這座巍峨而璀璨的中醫藥殿堂中,不但傳承著黃帝和岐伯的《黃帝內經》,張仲景的《傷寒論》,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而且洋溢著大醫精誠、醫者仁術、懸壺濟世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薪火相傳,浸潤著一代代杏林中人。 我家是六代中醫傳世。童年記憶里,80多歲的爺爺,常在昏暗的草屋內為病人把脈問診、戥秤量藥,時常肩荷藥簍,出診三里五村。爺爺的醫德醫術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埋下神圣之根。后來,大伯被劃成“黑五類”,紅衛兵抄家時翻箱倒柜,卷走家中幾十本祖傳醫書,所幸父親提前將一些典籍埋藏地下,為我自幼學習中醫留下零星火種。 中醫學秉持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經絡氣血、寒熱溫涼的哲學原理,有著獨特的病理觀、藥物觀、診療觀,可以解決很多醫學難題。在防治非典、禽流感等案例中,中醫藥都顯示了獨特功效。“傳承中醫精粹,回春疑難骨病”,是我50年來的夢想。半個世紀的中醫生涯,不僅實現了我救死扶傷、濟世蒼生的夢想,也使我由一名赤腳醫生成長為中醫師,由農村走進城市。近年來,乘著國家發展民營醫院的東風,我還創辦了兩家中醫骨病治療機構。 如果說中國夢是滿天的繁星,我的夢就是其中的一顆。雖然我個人的中醫夢正一步步變為現實,但我更渴望祖國的中醫藥之夢繁花似錦。黨和國家歷來重視中醫藥發展,把中西醫并重作為我國衛生事業的基本方針。目前,全國中醫藥高校大量增加,在校學生由上世紀60年代的3萬多人,增加到近年的50余萬人。職工醫保、新農合也對中醫藥事業予以支持。 但是,中醫藥發展也存在諸多不應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在某種程度上中醫藥處于邊緣化,出現萎縮。民間中醫銳減,解放初期的中醫比例還是萬分之六,到2012年已減少到萬分之三,全國中醫人員不及西醫的十分之一。中醫絕活和特色醫術日漸式微,一些中華老字號中藥制品傳承遇阻,有些被外國搶先注冊,有些丸、散、膏、丹急劇減少。一些中醫院,特別是民營醫院處境較難。有專家斷言,若不抓緊搶救,50年后民間中醫將會斷代,植根于民間的傳統中醫也會斷根。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振興中醫,杏林回暖,呼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中醫藥發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真正實現中西并重。在全社會普及中醫文化,傳播中醫科學,糾正對中醫狹隘片面認識。同時,積極壯大中醫隊伍,讓更多的民間中醫與中醫藥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土洋結合”,優勢互補。讓中醫藥深植中國、走向世界,愿素有岐黃稱謂的中醫藥事業,在春天的懷抱里再萌新綠,這是我和我的父輩們共同的心愿。 (作者為河南滎陽喜海中醫骨病醫院院長) |
相關閱讀:
- [ 12-05]母親帶病兒賣十字繡籌透析費 六年沿街乞討5萬公里
- [ 12-05]專家提破“霾”之策:出門戴口罩 多吃蔬菜少辛辣
- [ 12-01]男子幫人指路被迷暈后肛門被塞酒杯 警方已立案
- [ 11-23]青島輸油管爆炸親歷者講述:街道像地震災區(圖)
- [ 11-18]男子9天未出房門 疑因絕食無力樓道爬行昏厥
- [ 10-30]胡萬林案牽出網絡“中醫”圈子 多數無資質牌照
- [ 10-27]胡萬林曾拒為堂妹看病:這病我治不好 趕緊去醫院
- [ 10-27]胡萬林拒為堂妹看病:這病我治不好 去找醫生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