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人活著,房子沒了,咋辦?
www.shockplant.com?2013-09-16 17:47? 張楠之?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國務院日前對外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作為金融養老、以房養老的方式之一,我國將試點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這也使得“以房養老”再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9月15日《新文化報》) 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如此迅速的老齡化,中國面臨的養老壓力是空前的。面對未來那么多老人的養老問題,有能力“兜底”的,只有政府。“兜底”的方式,或者是足額發放養老金,或者是由公辦養老機構提供“兜底”式的養老服務。 在此基礎之上,對于那些有余力的人來說,他們在基本養老之外則可以通過以房養老等方式購買更多的養老服務。但是,提倡或鼓勵以房養老,傳遞出來的信號卻是:在正常繳納養老金之外,你還應該盡可能地擁有一定的可以保值甚至增值的不動產,否則將來的養老就會很成問題。 作為拓寬養老金籌措渠道之一的“以房養老”,本身并無不妥,而且很值得嘗試。但是,其進入試點之所以引發這么大的爭議,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其所傳遞出的不確定感——看著自己的房子一天天地離自己遠去,誰都免不了心里發慌。在延遲退休、養老金入不敷出等話題或傳言頻頻引發公眾強烈關注的當下,“以房養老”所帶給人們的這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不可避免地被放大了。對未來的不確定,必然引發現實的心理恐慌。 老話說,“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現在,這話似乎應該改成“手里有房,心里不慌”了,可是,不是所有的人奮斗一生都能手握一套房或者多套房,對于那些無房的老人來說,他們的養老問題應該由誰來解決,才是當下最應該思考的問題。實際上,即便是手里有房并有意通過住房反向抵押實現養老的老人來說,這個問題同樣重要。因為,如果他們足夠長壽,如果房子被銀行收走而他們卻仍活著的話,他們養老問題應該由誰解決? 養老的問題,說到底是一個誰來“兜底”的問題。即,如果等我老了,一無所有,無兒無女無房無錢,我會不會免于凍餓街頭,會不會有人給我養老,并且,不僅讓我免于饑凍,還能使我有尊嚴地終老?如果有人——無論這個“人”是政府還是某個機構——能夠承諾做到這一點,并且讓我相信他將來一定能做到這一點,那么,我便可以對老之將至不再恐懼。 趙本山在小品《不差錢》中有句臺詞,說“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人活著呢,錢沒了。”聽起來像笑話,仔細想想卻是大實話。當下最應該思考的問題就是:人活著,房沒了,怎么辦?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6]以房養老提出多年無實質進展 70年產權是最大障礙
- [ 09-16]以房養老引熱議 業界擔心70年產權成施行障礙
- [ 09-16]“以房養老”只可為“枝”難以為“干”
- [ 09-16]“以房養老”,需清除哪些“路障”?
- [ 09-16]“中國式以房養老”需邁過三道門檻
- [ 09-16]重啟“以房養老”引發的養老設問
- [ 09-16]以房養老還需持續闖關
- [ 09-16]“以房養老”試點將啟動 資本瞄準養老產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