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為何總繞不開“送禮”話題
www.shockplant.com?2013-09-11 09:43? 黃冠?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我來說兩句
教師節前夕,北京、上海、重慶等地9所中小學向全國教師發出倡議:自覺抵制有償家教、請客送禮等庸俗風氣,鄙視并堅決杜絕索取學生或家長財物的行為。 毫無疑問,此舉有引領社會風氣的意味。網絡上、電視上、報紙上,關于教師節與送禮,成了一個熱問話題,討論涉及家長的無奈、教師的“苦水”,甚至還有要取消教師節。 教師節的設立,本來與送禮毫無關系,而在于倡導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其實,尊師重教原本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在當下的教師節,學生、家長向老師送的內容,卻有從送賀卡、送鮮花,發展到送電影票、送月餅、送購物卡的趨勢。這不得不令人反思:尊師重教為何淪落到如此“斤斤計較”? 年年教師節,年年說送禮。這能怪媒體沒有創意嗎?其實,媒體的報道,只是觀察社會的一個窗口。無論報道多與少、好與壞,媒體都沒有能力去直接解決任何問題。社會呈現的現象,媒體除了報道之外,實際上也時時處處地表現著“無力感”。 做家長的,年年為教師節送禮糾結。這能怪家長自作自受嗎?中國經濟發展了,然而“中國是人情社會”的說法,似乎離我們每個人并沒有遠去。懷著“抬手不打笑臉人”的想法,向老師送禮,目的很單純,希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好點。禮物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一過節,就想到送禮,這也無可厚非。 討論教師節與送禮的話題,其實還有一個潛臺詞:在當前社會,優質教育資源依然短缺。當“擇校費”屢禁不止、“異地高考”舉步維艱、“培訓班”如火如荼的時候,過節向老師送個禮,又算得了什么大事?當“請托之風”滲透各行各業、“特權做派”侵害公平正義、“中國式求人”無處不在的時候,過節向老師送個禮,又有什么大不了? 其實,作為教師,最渴望禮物是得到尊重,決非節日收到禮物多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幾位令自己終生難忘的老師,曾經用無私的奉獻,辛勤地傳授知識、默默地播撒良善的種子。然而,許多人在畢業之后、在工作之后,很少想起自己的老師,關心老師的身體、收入和幸福。“被送禮”的老師,在觀看著功利的表演,也在體會著人間冷暖。 在教師節,無論是現在的學生還是家長,無論是社會中堅還是草根平民,我們都需要懷著崇敬、懷著感恩、懷著真誠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我們的社會正在向“利好”的方向發展,所有困擾我們的難題,都有解決的時候。教師節與送禮的話題,總會有“過時”的那一天。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1]教師節屏東中學林航老師課上到一半病倒在講臺
- [ 09-11]教師節福州校園里的感動:老師老師 我們這樣說愛你
- [ 09-11]如此遲到罰款5萬元是“家罰”
- [ 09-11]李開復病中和工友視頻告別 稱要早日回歸
- [ 09-10]總書記慰問信,送給教師們的一份好禮
- [ 09-10]教師節“送禮風”是怎么刮起來的?
- [ 09-10]抵制教師節送禮,家長要自律
- [ 09-10]談教師節送禮,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