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藍領不是人才的舊觀念正當時
www.shockplant.com?2013-09-04 17:08? 劉純銀?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無可阻擋地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日益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技術工人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然而,近幾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仍然存在上游招生難,下游卻是“技工荒”的現象。更讓人擔憂的是,不少有技術的藍領紛紛到國外“打洋工”。這不,今年8月1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就報道:近年來,由于海外對職業技術工人的需求較為旺盛,許多工人通過勞務輸出實現了海外就業。自2005年以來,山東省濟南市孝里鎮后楚莊20多戶、上百人就憑借過硬的電氣焊技術,勞務輸出到澳大利亞“打洋工”。目前,整個孝里鎮,已有1000多人獲得了在澳大利亞工作簽證,工種涵蓋電焊、水電、安裝等。其實,中國技工并非僅在澳大利亞一國“走俏”,在加拿大、新西蘭,甚至德國等都越來越受歡迎。 為什么中國技工會舍近求遠呢?除了經濟收益高這個重要原因外,就是在國外從事技術工作的工人,其社會地位并不低人一等。尤其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重體力勞動者工資高是“國際慣例”,而且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比如“水電工”這個詞,在西方發達國家就是一個很有含金量的代名詞。相反,國內一些地方在用人上卻存在偏差,總以為“人才”僅限于從高等院校走出的知識分子,于是,一些單位盲目地高薪招聘博士、碩士,而對沒有較高學歷和文憑的技術工人不屑一顧。 面對國內“技工荒”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如今又出現西方國家到中國來搶技工的事實,我們必須盡快改變藍領不是人才的舊觀念。尤其是面對當前的市場經濟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才競爭的現實,更需要我們各級各部門各行業強化“技術藍領也是高級人才”的思想。正如中科院院士、南方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曾說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需要多種多樣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學家、教授、政治家,更要有高素質的工人、廚師、飛機駕駛員。另外,要盡快建立起適應青年技工成長、進步的激勵機制,讓他們感受到當一名技術工人并不比大學生差,通過全社會的獎勵、表彰和樹立先進典范來形成提高一線技術工人的“知名度”和“身價”,使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和貢獻的技術工人不僅成為社會的明星,同時讓他們在精神和物質上“名利雙收”。 總之,天下之才,無論是從事體力勞動的藍領,還是從事腦力勞動的白領,只要能成就某項事業,造福于社會和人民,就是人才。如果全社會沒有形成重視技能、尊重技工的良好氛圍,別說是培養更多的高級技師人才,就是解決當前各地的“技工荒”都很難。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01]記錄90后紡織工人的藍領生活
- [ 08-19]中國新時代藍領調查:薪酬超白領 地位仍較低(圖)
- [ 02-25]藍領薪水上揚直逼白領 一技之長大于有學無術
- [ 01-23]“藍領”培養事關教育更關經濟民生
- [ 09-04]全國新藍領平均月薪2684元 按摩師廚師工資排前
- [ 09-01]全國新藍領平均月薪2684元 按摩師廚師美發師工資排前三
- [ 05-20]多省市長力推綠色低碳 跨國外企關注藍領工人
- [ 05-17]手機上網成中國藍領了解外界信息首選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