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出行為何“奢侈”
www.shockplant.com?2012-11-05 07:52? 易國祥?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再一次抱著僥幸心理,背上網球包,直奔主干道旁的公共自行車站點。仍然是:好好的自行車一大排,被鋼繩串鎖在車棚里。數個車樁上空無一車。企圖尋找值班人員,沒有。此時,6點30分。雖然已有人車上路,并不是人們出行的高峰。 從這個站點往東,到同樣是主干道旁的另一個站點,是我每天上班的路線。很想以騎車的方式上班,近來,幾乎十次九空。今早又失之交臂,已經不會令我失望了,因為這是N次了。今早我有備而來,走到江邊球場,也就刻把多鐘,打半小時球,再用一刻鐘返回,洗澡、過早、上班,來得及。 越過主干道,走上幾百米,也有一自行車站點,發現兩個車樁上有車。走上前,放卡,取車。慶幸地推上路,順勢上座,雙腳試圖踩上踏板,左腳一蹬,空了。下車檢查,原來是中軸壞了。我很失望。跟我一樣失望的,大有人在。 該區域公共自行車服務項目,在開始的一兩年里,是整個城市的一個品牌,受到出行市民的喜愛,受到媒體和領導人肯定。現在,整個系統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很多線路陷于癱瘓。市民不再如過去一樣相信它。有穩定需求的,也很難指望它。想低碳出行,能夠有車,那太“奢侈”了。 不論是政府投入問題,還是自行車公司的管理問題,或是市民素質問題,公共服務由品牌淪為敝屣,不僅讓市民失望,更讓政府和投資企業形象受損,應該施予拯救才是。如果確實經營不下去,不如干脆撤銷。 我無奈地走開,又回頭看看,自行車上的廣告宣傳語是:全國聯網,綠色誠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4-11]體驗“地球一小時”之后
- [ 06-01]“傍低碳”者,拿出憑證來!
- [ 01-11]擺脫“碳轉移”困境需要加快轉型步伐
- [ 04-07]低碳影響經濟發展?不,恰恰相反
- [ 03-30]“燒紙錢”與“低碳”理性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