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的才能。作為“潛伏”特工,與敵人短兵相接,要的就是足智多謀、斗智斗勇、大智大勇。李克農,之所以能夠長期“潛伏”敵人內部,靠的正是超強的才能。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一次次地化險為夷,將一份又一份有價值的情報送出去,將一個又一個瀕臨危險的革命同志挽救出來。上演“整特務”的好戲,和張國燾“捉迷藏”,摸清了蔣介石的底牌,在毛主席房間發現炸彈,出色地完成了各種“潛伏”任務。新中國成立后,在坐鎮板門店的談判工作中,李克農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很注意安撫大家的情緒,經常囑咐代表們不要失去冷靜,不要“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不能年輕氣盛,經不起人家的挑釁而沖動。他觀察到對方一名談判代表雖臉上常帶著笑意,但言語中卻始終方寸不亂、寸土必爭。李克農就號召大家學習對方長處,為己所用。李克農作為我黨早期從事隱蔽戰線斗爭的光輝代表,其特殊成就不僅在于他是建黨初期的特定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優秀干部,還在于他能根據中國特色制定出情報保衛工作的正確原則。這種救國先救己、強國先強身的能力和作為,正是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歷史使命所必須具備的。打鐵還需自身硬,黨員干部要想當好公仆,沒有“兩下子”還真的不行,“一瓶不想半瓶咣當”,只能會貽笑大方的。
忘我的精神。戰爭年代,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尤其是作為打入敵人內部的高級特工,更是命懸一線。李克農無論是在“潛伏”時期,擔任“寂靜戰場”上的高級特工,還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原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和原中央軍委總情報部部長、外交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都始終保持忘我的工作狀態和工作精神。1951年曾參加朝鮮停戰談判,在板門店,李克農殫精竭慮,帶病堅持工作。隨著冬季的來臨,他哮喘越發嚴重,經常大口大口地喘氣。毛澤東、周恩來得知了他的身體狀況,希望他能回國休息、治療。李克農卻拒絕了:“臨陣不換將!”正是憑著這種“坐下去”的精神,1953年7月27日,談判終于結束,李克農長舒一口氣。毛澤東同志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里頭出來的。”。而忘我的精神,是一種最最崇高的精神。忘我,是因為心中有黨;無我,是因為心中有民。黨員干部,要的就是這種精神。沒有了這種忘我的精神,便不可能有滿腔的工作熱情,也不可能始終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便很有可能被“小我”“小利”說吞噬,甚至成為黨和人民的公敵。
讀史使人明智。學黨史,用黨史,就是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所具有的寶貴精神財富,指導我們更好地將黨和人民的事業建設好,將我們的政權鞏固好,將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根本利益維護好、發展好,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新的偉大復興。
- 2007-10-15中國共產黨 當之無愧的主心骨
- 2007-10-10中國共產黨治國理論新境界歷經三次重大轉變
- 2009-10-06只有共產黨才能喊出“人民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