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自稱是福建工程學院軟件學院應屆畢業生的網友發帖稱,“學校發給學生每人三份畢業就業協議書要求學生在外尋找公司簽訂該協議以換取畢業證書。即,未簽訂該協議的學生無法獲取畢業證書(在成績允許畢業的情況下)。學校要求學生必須尋找公司簽訂該協議,不論學生是否在該公司就職。以此增加學校學生就業率(見6月9日《新京報》)?!?/p>
大學生“被就業”并非始于今日,遙記得當年的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曾經在2006年11月28日信誓旦旦地向媒體表示,針對個別高校確實存在就業率“摻水”、造假,或者沒有就業就不予頒發畢業證書的現象。王旭明說,教育部已下定決心,在高校教學評估中加大違規查處力度,對就業率造假者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實行“一票否決”。
然而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王旭明早已經就任語文出版社社長,而教育部的承諾可是從來就沒有兌現過。別說是對于就業率“摻水”、造假的大學,實行“一票否決”了。就是許多大學在就業率“摻水”、造假的過程中,教育部門把他們拉出來示眾的又有幾個。教育部說學校不能強制向家長收取贊助費,然而學校向家長收取贊助費的現象卻時常發生。教育部說大學統計的就業率不能“摻水”、造假,然而大學統計的就業率“摻水”、造假現象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只要教育部裝作沒看見,就當做一切都沒有發生過,教育部是在用實際行動“教育”著我們。
許多大學當初就沒有承諾過,大學生畢業后學校負責分配工作。既然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與學校沒有關聯,那么學校統計大學生的就業率又有什么用處?這樣的目的無非只有一點,就是大學用虛假的就業率來為自己的臉上貼金。這無疑是用大學生的“被就業”,來提高這所學校的身價。這樣的虛假的高就業率,是在拿那些沒有就業的大學生尋開心,是在拿那些沒有就業的大學生當幌子,來誘使更多的學生上當受騙。
大學生的“被就業率”一再屢攀新高,顯然注水發揮應有的作用了。如何杜絕大學“被就業”的現象發生,我認為就是馬上取消所有大學的就業率統計。這樣的統計數字大學生不相信,這樣的統計數字社會上的許多人也不相信,就是這樣的統計數字再弄出什么花樣來,也避免不了人們的懷疑和猜測,教育部門何必干這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 2010-09-13勿讓“就業率”戕害高校辦學規律
- 2010-07-2472.2%的就業率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夢想
- 2010-01-26“就業率為87%”仍有參考價值
- 2009-07-29謊報就業率,不舉報就不會被查處?
- 2009-07-21請還原就業率的本來面目
- 2009-07-12讓人哭笑不得的68%高校就業率
- 2009-07-09怎么看68%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