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特別話題> 民營書店之困 > 正文

國民閱讀現狀調查

www.shockplant.com?2011-04-21 18:05? ?來源:競報 我來說兩句

閱讀前景之傳統閱讀:出版業趨利致好書太少

書出得越來越多,但買書的人卻越來越少。在讀者看來,不是他們不愛看書,而是現在的好書越來越少。圖書出版的總量上去了,但質卻一直難有突破。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出版業便一直蓬勃發展,過去一些大的出版社年出新書不過200-300種,現在年出新書品種上千的出版社已經為數不少了。這些數據無疑說明了我國是一個出版大國,但是面對越來越多的書目,中國的讀者們卻越來越難買到一本合意的書,面對種類繁多卻無從下手。

每年30萬種圖書,聽起來很龐大的數字,但由于重復出版現象嚴重,讀者能看到的新書遠遠沒有這么多。據統計,全國每年500億元的圖書庫存,有八成以上來自重復出版和炒冷飯,其中古籍占到了近四成。僅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版本竟高達200余種。

除了重復出版之外,在利益的驅使下,各出版社熱衷出版通俗時尚讀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出一本書是很難的,所以能夠出一本書一定會被周圍的人羨慕甚至是崇拜,會被當成是“文化人”。如今,當出版行業逐漸繁榮,出書再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談如何養生可以出本書,如何美容也可以,教你如何做女人、如何對付領導也可以成為一門需要學習的技藝。許多小出版社受利益驅使,蜂擁出版通俗甚至低俗的書籍。這一方面迎合了現在不斷趨于娛樂化的讀者群,另一方面也是在助長閱讀通俗化的有害趨勢。越來越多的快餐式圖書,讓我們越來越遠離那些經典著作,遠離那些真正富含營養、充滿知識力量的優秀書籍。

閱讀前景之數字閱讀:尚未突破快餐桎梏

實體書店紛紛倒閉,對于傳統出版業來說是一個災難;但是對于普通讀者來說,卻沒有那么可怕。與實體圖書銷售萎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子圖書一直在快速增長。人們的閱讀方式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0年4月19日,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主持進行的第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我國18至70周歲識字國民人均每天讀書時長僅為14.70分鐘。與之對應的是,英國咨詢公司雷格斯公司此前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上班族每天在上班路上花費的時間領先全球。中科院2010年發布的《2010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中顯示,在我國50個主要城市中,有17個城市市民上班花費的平均時間大于30分鐘。

以北京和上海這樣大城市的擁堵程度,在地鐵上捧著一本書,并不是一件很現實的事情。但是在地鐵上,我們還是隨處可見年青人低著頭,神情專注地看著自己的手機。在手機上看書,已經成了一種新的閱讀方式。在生活節奏越來越緊張的今天,讀書更多變成了一種“在路上”的行為。去年,我國手機網民有42.4%看手機小說,手機小說是增長最快的手機業務之一。新浪讀書、起點中文網等諸多門戶網站和文學網站,都開出了手機閱讀專區。根據中國移動的數據顯示,目前累積訪問過閱讀業務的移動用戶為1.17億,日均PV高達2億。單月訪問用戶數突破2500萬,單月付費用戶數突破1800萬。

海量內容是數字閱讀對傳統紙質媒體的最大挑戰。花幾塊錢的流量費,就能讀取千萬字。而且,將書本厚厚的“大部頭”化整為零裝進手機或者其他電子書,攜帶上路也變得輕松許多。以手機閱讀為例,5元30MB的流量折合成文本格式的電子書,就是1500萬字,相當于100部15萬字的長篇小說。這讓手機閱讀擁有了傳統圖書無法比擬的性價比。

越來越方便的數字閱讀,讓走進書店和圖書館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數字閱讀也存在著自身的弊端。由于“在路上”閱讀的環境嘈雜紛亂、閱讀時間零敲碎打,所以數字閱讀的文本跟傳統的文學有很大的區別。電子閱讀一般以小說為主,閱讀節奏可以無限快速,甚至一目十行也不是問題,只是閱讀帶來的效果、意義也同樣打了不少折扣。數字閱讀,至今仍然未能突破淺顯的快餐文學的桎梏。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韩视频 | 先锋资源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成人AV一区在线观看 |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 | 一级a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