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段名為《縣委書記》的MV視頻在網絡熱傳。MV是為張家口市張北縣委書記李雪榮而做。網友紛紛圍觀,多指其拍馬屁,而且拍得“太肉麻”。
起初,偶看到這個視頻之時,也如同眾多網友一樣,感覺純屬“馬屁之作”,頓覺“義憤填膺”,不尖銳批評上幾句,就覺得心中不爽。但是,在激憤過后,冷靜下來想一想,一個涉世未深的社區工作者,又會有多少“心機”呢?制作視頻贊美一下縣委書記,何嘗不是真情的流露,民意的表達。
真誠的贊美和虛偽的“馬屁”最大區別在于是否發自內心。視頻制作者鐵曙光在接受采訪時說,雖然歌曲是從網上找的,但其歌詞和表達的感情都是實事求是的。“我可以告訴你們,這都是我的真實感受。”對于“官場”之外的鐵曙光來說,不爭官、不為利,沒有必要費盡心機去拍縣委書記的“馬屁”。發自內心地贊美一下又何來“馬屁”、“肉麻”之說呢?
不可否認,當今官場之上確有溜須拍馬之風。可是,是不是基層干部群眾對官員的贊揚之聲、溢美之辭都是拍馬屁呢?焦裕祿、孔繁森、沈浩、楊善洲等一批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那一個不是廣受基層干部群眾的贊譽。難道這些贊揚都是馬屁之聲嗎?有人制作一個贊美縣委書記的視頻,就不分青紅皂白,扣上馬屁、肉麻的帽子,繼而不由分說地一通口誅筆伐、狂轟濫炸。這難免有失公允,難免會“錯怪好人”。
人們常說,群眾眼睛是雪亮的。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是不是好官,當地百姓自有評說、自有公論。張北宣傳部副部長郭偉說,“李書記口碑很好,還有人專門寫詩歌歌頌他的。”由此看來,贊美這位李書記的不在少數,方式也是多種多樣。不論是寫詩歌也好,還是做視頻也罷,這些何嘗不是群眾表達民意一種方式,何嘗不是代表了民意?
平心而論,一位社區工作者在縣委書記不知情的情況下制作了一個贊美其的視頻,“悄悄”發到網上,本身不關縣委書記什么事。可是,偶卻發現很多網友都想當然地把賬算到了縣委書記本人頭上。說搞個人崇拜者的有之、猜疑貪污腐敗的有之、肆意謾罵者有之,一呼千應、鋪天蓋地,讓公眾再次領教了“網絡暴力”的厲害。網友在痛快淋漓的發泄中是“很解氣”,但當事人卻“很受傷”“很冤屈”。
每個人都有發表網上言論的自由,但卻沒有肆意攻擊他人的權力。如果說,網上言論逾越了理性的底線,集體對當事人進行道德審判,這何嘗又不是對自由民主的褻瀆,對他人權益的侵犯,對網上民意的曲解。
公道自在人心中。縣委書記視頻是非曲直自有公論,對此不妨多一些冷靜、多一些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