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江干區法院審理的一樁“狗官司”,近日成為坊間一個小小的輿論熱點。緣起為一條寵物犬被車撞傷不治,主人告上法庭向肇事者索賠9.5萬。法官對如何判決感覺為難,乃通過媒體求教于市民。據悉,短短幾天闡述己見者便數以百計,而且很多意見的質量頗高,該法院院長認為“法官沒想到的他們都想到了”,并為此再三表示感謝。
當然,雖說如此,對于案件本身究竟如何判決,也仍然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分歧。比如有的認為該判賠,有的則強調寵物的管理責任和寵物亂跑的危害;有的強調狗的生命尊嚴和財產屬性,有的則擔心判賠過重會不會引發養狗“碰瓷”的現象……由于共識難以達成,有人以“一起狗官司,一場口水戰”概述之。
不過在筆者看來,此次討論的作用和意義,實際有著其特別的重要和嚴肅之處,應該遠非“口水戰”這一輕飄用詞所可以表達。其最值得關注或應予首肯者,并不在于其對案件判決結果的影響,而在于進一步培養加強了人們關注公共事務的熱情,應被視為城市公民精神的一種操練方式。
確實,很多人認真參與討論這樣一件看似很是雞毛蒜皮的小案件,但其內在的真實價值卻并不同樣雞毛蒜皮。因為在努力表達、說服或理解的過程中,每個人的理性都能獲得很好的磨礪和發揮的機會。仔細看人們對這樁“狗官司”方方面面的分析,相信認真參與或關注過此次討論者,不僅對于飼養寵物中的權利與責任會有更加具體的體察,進而還可能對于社會關系中的體諒與追究、感情與法理等有所感悟,比如就個人方便與公共秩序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有望形成較為理性的見解;就利用法律手段伸張權利和遵循道德守則自我克制之間的分寸,也會進行更多的思考。
就此而言,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多數情形下或有夸張,但認真參與一次關于公共事務的討論,對很多人說不定真的會有“勝讀十年書”的效果。
能析法官所未想,悉法律所未見,這樁小小的“狗官司”再次證明,公眾的理性不可小覷,對一些社會性難題完全可以通過開放的方式求解;進一步說,社會不同階層群體之間要想消除分歧,取得更多的理性共識,應該創造機會讓更多人參與對公共事務的討論。這種討論,是公民精神成熟和公民社會成長的催化劑,是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可以說,當無論是對諸如寵物怎么上街、過節要不要放鞭炮、開車要有怎樣的“車德”等問題,還是對諸如貪官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如何定性、財政預算和“三公”消費等怎樣公開、強制拆遷如何問責等問題,都能夠成為被充分支持的公眾議題,公眾的意見能夠真正獲得認真對待和尊重,則很多社會矛盾將可迎刃而解,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必將獲得明顯的進步。
- 2010-06-08“公民精神”應成為高考作文的主流
- 2010-02-09“被”字流行見證公民精神的成長
- 2010-01-07個人立法是難得的公民精神演練
- 2009-11-14代表“沖冠一怒”背后是可貴的公民精神
- 2008-12-312008見證公民精神的成長
- 2008-12-312008見證公民精神的成長
- 2008-08-09奧運北京時間再塑中國公民精神
- 2008-08-07為奧運付出也是在培育公民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