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跳樓事件頻發,富士康請來五臺山高僧做法事,祈求公司平靜下來。
乞求上蒼保佑對于 “消除員工間長期彌漫的緊張情緒”,是一道不可能求解的命題。員工間長期彌漫的緊張情緒究竟來自何種原因,恐怕更多與富士康嚴格乃至達到苛刻程度的內部管理制度有關,之前媒體
對富士康的“探秘”,層層剝離了其長期籠罩的神秘面紗,將一家近乎軍事化管理的企業模式呈現于公眾。
根據人之常性可知,準軍事化管理主要針對軍人等特殊群體,而并不適用于普通企業員工,它必將形成長期壓抑的高壓管理狀態,而富士康員工大多是年輕人,其權利自我維護的敏感度大大提升。如此情勢下,沿用傳統的企業管制文化,其造成的大量日常矛盾沖突不斷積累,必然會在某個沸點全面爆發,富士康近年來連續發生多起員工猝死事件即是例證。
顯然,富士康正成為反思“高壓管理”的標本,并因此要對普遍存在于內地許多民營、港臺企業的管理弊端進行深入剖析。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民營、港臺企業最可貴之處在于強烈的致富欲望和創業精神,以相對國企更加銳意進取的經營手段,以及倡導吃苦耐勞的員工文化,造就了各種“××速度”。
然而,如果說在當初教條僵硬的社會環境中,許多民營、港臺企業對外以其“靈活變通”的手法和“無規則”策略獲得曲線前進的巨大成功,對內以一絲不茍的“按件計酬”、“加班完成訂單”形成供給層面比較優勢的話。那么今天,在新的社會環境和商業格局下,法治化、對等博奕的契約精神、以及對員工權利尊重與保障的公共訴求作為現代企業長遠發展的經營靈魂,早已形成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
因此,由富士康而反思某些民營、港臺企業“高壓管理”,面臨著現代條件下企業管理人文化的挑戰;更重要的是,早已習慣利用體制縫隙求生、并在其中游刃有余的單向利益主導型思維,是否已患上了某種依賴癥,以至于喪失了在更合理制度環境中自我革新、以求跟上社會進步的愿望和訴求?
在我看來,重塑企業文化其實就是兩個方面的問題。技術層面而言,就是盡快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制度和社會法治要求的內部管理體系;觀念層面而言,則是讓廣大企業員工的維權力量聚合起來,形成合法的組織化訴求,開創一個勞資雙方更合理、更自由、也更規范的商業平臺和制度環境。毫無疑問,這是新一代民營、港臺企業必須接受的時代考驗與道德使命,否則就可能面臨被拋棄的厄運。
- 2010-04-20“富士康悖論”背后的痼疾
- 2010-05-13富士康八連跳里那一個個花樣年華
- 2010-04-18富士康“跳樓門”事件折射的社會心理
- 2010-02-03富士康員工猝死 警方為何消極作為
- 2010-01-26對富士康員工死亡事件的評價應該憑事實說話
- 2009-07-27對富士康的“選擇性記憶”原因何在?
- 2009-07-23富士康員工非正常死亡拷問資本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