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西岸文集> 朱小豬 > 正文
研究生頻繁自殺背后是應試殘毒下的焦慮
www.shockplant.com?2010-03-17 09:33? 朱小豬?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今天看到兩則研究生自殺的新聞,不禁扼腕嘆息。

深圳一名剛從北大畢業的雙碩士基金研究員,因試用期末位淘汰被解聘而跳樓自殺(人民網3月16日)。另據《華西都市報》報道香港中文大學一名內地女研究生昨日在宿舍內自殺身亡。警方在死者宿舍內找到一份遺書,相信其自殺原因與學業壓力大有關。

死者為大,我等本不該再說三道四,只是這兩位高居國內教育金字塔頂端的“天之驕子”都選擇了跳樓自殺,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首先,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不容置喙的問題,但一位北大的雙碩士基金研究員兩次試用都未過關,而且據說讀書期間成績還是班級第一名,這不能不引起重視。香港和大陸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差別,那位女研究生只因無法適應研究型學習便自殺。這都和我們的應試教育、換湯不換藥的“素質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有教育體制下,很多人一心只讀圣賢書,涉獵狹窄、知識淺薄,一旦踏入社會或接觸新的事物,將會顯得茫然無措、無法適應,甚至走向極端。

這也就扯到了第二個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至今國人依然不大重視這塊內容,貌似它是最難以捕捉的。我也有個疑惑,在這個時代,許多人都會有自殺的念頭,那么心理素質過硬的表現到底是徹底離開這個世界還是留下來繼續夢想?如果面對困境、面對挫折,雖然主要在于一個人內心是否足夠強大,但教育的功用也必不可少。這兩件事也在呼喚著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走進學校,并呼喚更多更有效、形式多樣、時效性強的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學校。

第三點,研究生自殺的背后也折射著社會大環境中人們的普遍焦慮。在就業與失業、工作與家庭、理想與現實之間,誰沒有過焦慮?據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提供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大多數是焦慮障礙和以抑郁癥為主的心境障礙。再聯系到之前各種暴力事件,我們有理由相信2006年紅遍網絡的“香港巴士大叔”的名言在大陸也成了現實:你又壓力,我也有壓力。這告訴我們,和諧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經濟物質,還有精神層面的調節。在這方面,教育必須盡到自己的力量。

提高人們的快樂指數、降低人們的生活壓力、增強抵御困難挫折的能力,需要社會、政府的齊心合力,更需要教育——這個貫穿人們一生的行業的改進、完善、發展。


責任編輯:李艷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看片不卡 | 婷婷爱九月久久夜夜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播放6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aⅴ天堂 香蕉久久高清免费 | 午夜福利精品短视频在线 | 亚洲人成中文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