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整個工業化進程按照工業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劃分,并將每個時期劃分為前半階段和后半階段,那么,中國處于哪個階段呢?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黃群慧在出席《中國國情調研叢書·企業卷》之《中國中鋼集團公司考察》發布會上表示,根據相關研究,中國整體上已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后半階段(2月28日新華社)。
雖然筆者對這個是外行,但有幸曾經了解過工業中的一個重要行業——工程機械行業,在這個行業中,全世界的水平分級是這樣的,德美瑞是第一梯級、日韓是第二梯級……中國只是最后一個梯級的國家。拿該行業中最尖端技術的產品——盾構機來說,中國目前還不具備完整的研發銷售能力,僅有的幾家生產廠水平也是相當有限。那么,在這樣一個水平上,我們還能說中國進入了工業化中期后半階段嗎?
盡管也許很多國人看到了諸如三一重工(三一集團的一個子公司)、徐工、柳工這樣的大型工程機械企業,但這些企業的技術水平相當有限,跟美國的卡特彼勒、瑞典的山特維克、德國的BAUMA和日本的神鋼、住友相比,甚至可以說只能望其項背。技術如此,人才的培養也是有限,國企與民企之間的人才大有以挖墻腳來形容。從一家企業跳到另外一家企業也是常事。所以,同質化競爭也是這個行業的一個普相,比如挖掘機、叉車。
且不說這個很多人少有接觸,很不熟悉的高端制造業行業。說說很多農民工都能涉足的低端制造業。春節剛過,沿海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的缺工慌現象鬧得是全國沸沸揚揚,雖說有很多原因導致這個結果,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沿海制造業企業的產業升級換代未能跟上,導致中西部制造業企業開始遍地開花之時,沿海制造業企業尚躺在低端制造業里做著春秋大夢,以為人才會源源不斷地來找工作。
黃群慧做這個判斷的依據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產值比例、制造業增加值占總商品增加值比重、三次產業就業比例、人口城市化率5個指標。其實,這些評價指標都未涉及到工業化技術水平本身,以筆者粗淺的了解來分析,判斷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最主要的應該是根據工業化技術水平來劃分,以及工業化技術可換算成的價值。比如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三一重工,其當下市值也只是532億元左右。一臺機器賣上百萬、甚至千萬,532億是賣幾臺機器的錢?美國的卡特彼勒,其2005年銷售和收入就達363.4億美元,按當時匯率換算應該是2500億人民幣左右(當然,同樣的產品卡特彼勒的要比三一的貴很多)。差距,從這數字上一比就出來了。
最后,再舉一個2008年被稱為長國人臉的事來說,即上海大飛機公司的成立,但這家長臉的公司,其實工業化水平也是相當有限,很多技術還需要從空客、波音買進(或者交換)。盡管中國有信心與兩家世界飛機制造巨頭在未來構成ABC“三角局”,但現實就是現實。所以,筆者以為,不管是從高端制造業還是低端制造業水平來說,中國都尚未像黃群慧所說的那么“先進”。促進中國工業化發展,還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否則誤國誤民只是遲早的事。
- 2010-01-08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助力湖南成經濟強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