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教育講堂 > 正文
“績效變官效”背后的雙重斷裂
www.shockplant.com?2010-02-23 08:58? 王石川?來源:華商報    我來說兩句

“工作20多年的一線教師待遇,可能還不如20多歲的學校團委書記。”自去年年初國家開始推行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改革以來,廣東一些地區和學校分配方案出現“偏行政、輕教學”的現象。(2月22日《人民日報》)

“教得再好,不如當個領導”,這是不少一線教師的感慨;“績效工資變成了官效工資”,這是廣東中山政協委員調查后發現的怪現象。這類現象不獨存于廣東,其他地方亦不同程度存在,也不止中小學,還存在于大學,比如此前北大法學院多名教授批評績效工資分配方案——— 一名教授的績效工資還不如一名剛參加工作的行政工作人員。

績效工資是個好東西,但這個好東西為何一旦實施下來就變了味?為何“教得再好,不如當個領導”、“績效工資變成了官效工資”?究其因,是背后游動著兩大斷裂。一是教師與行政人員之間存在斷裂。行政不是壞東西,無論企事業單位還是政府部門,沒有行政不行,但行政化卻是壞東西,過度行政化尤值得詬責。比如在學校,一切以行政為綱,唯行政馬首是瞻,顯然很荒唐。畢竟,最辛苦的是那些一線教師,他們是教書育人的主要承擔者,理應拿到更多的績效工資;二是行政人員之間也存在斷裂。顯見的是,在一所高校,同是官員,績效工資必然差異,這種差異往往不是因工作量而異,而是因為官職高低。

正如報道所稱,“校領導掌握分配主動權”。不妨作一假設,如果設計分配方案的人是廣大教師,或獨立第三方,會把行政人員放在優先位置嗎?其實,將目光放遠,可以發現,不獨學校,在其他單位,也往往存在領導優先、官員優先的情況,表面看這是官本位的體現,根本上看則與民眾權利孱弱有關,即在學校里,校領導的遴選往往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這樣選拔出的領導不需對教師負責,因此他們敢于權力自肥,敢于“績效變官效”。一言以蔽之,如果不消除這兩大斷裂,不強化一線教師的話語權,績效工資方案“讓一些領導先富起來”便不會消隱。


責任編輯:李艷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日本另类欧美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 | 亚洲日韩久久久精品2021 |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美利坚 |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