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一柱”更名之爭背后的喜與憂
1月25日上午,張家界“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正式更名為《阿凡達》“哈利路亞山”,當地數名身著土家族服裝的原住居民為名稱標識牌舉行了揭牌儀式。(紅網張家界1月25日訊)
用一部美國大片來為我們的著名景點“冠名”,這樣的舉措不可謂不大膽,不可謂不超前,甚至還有些“雷”。雖然張家界的有關部門早有準備,強調這次只是改景點名,而不是改地名,并說更名是民間行為,但這幾劑“預防針”還是無法阻擋來自各方的質疑,以及的如潮的爭議。和以往的熱點事件一樣,關于“南天一柱”的更名,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各有一套說辭。我們何不拋開這些爭議的內容,而看看這次爭議本身有些什么值得思考的地方。
無疑,在中國的國際地位迅速提升,人們的民族自豪感不斷強化的當下,用“哈利路亞”這一西方文化符號來取代“南天一柱”和“乾坤柱”這樣有著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名稱,絕對會觸動大多數國人的神經。一些網友甚至用“崇洋媚外”和“數典忘祖”來形容這次的更名,不論他們的用詞是否太過偏激,我們還是能在如此的憤怒中看到一個值得欣慰的事實:那就是在經受了西方文化幾十年的沖擊之后,我們依然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尊重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而這樣的堅守對于一個正在崛起和融入世界的民族來說是必須的。曾幾何時,“洋名字”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了中華大地,從酒店歌廳到商標品牌,似乎只要有個“洋味”十足的名字就能獲得親睞,而那些傳統的民族符號就成為“土”的代名詞被扔進垃圾桶。還是曾幾何時,我們終于看淡了“肯德基”與“耐克”,開始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孔子”和“三國”。其實,我們在挖掘民族文化價值的同時,也是在為民族崛起打造“軟實力”。因此,網友們為捍衛“南天一柱”而據理力爭,是無可厚非的。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