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剛過,有媒體報道說,與年前相比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市交易清淡,雖然房價未跌,但交易量大幅萎縮(1月5日《解放日報》)。反映了在中央和地方出臺和實施多重房地產新政之后,房市所出現的觀望氣氛,這也在情理之中。但人們要問:觀望之后,今后的房價該怎么走?
?對大多數想買房的購房人來說,無不希望今年的房價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下降走勢,但這種情況會出現嗎?其實,房價下跌不僅開發商不高興,近幾年買了房子的普通人也不會滿意。他們之所以以較高價位買房除了需求外,還有房子升值的欲望,一旦房價回落,跌破購房者的心理預期,“富翁”變“負翁”,有些“房奴”有可能無力歸還銀行貸款,2008年深圳房價大跌時就出現過這種情況。在人們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作用下,開發商的房子即使降價也不好賣,資金鏈條斷裂,銀行貸款回收難,銀行呆壞賬增加,提高了社會經濟運行的成本。同時,房地產業不景氣,其下游近百個行業也要受牽連,生產的產品積壓,就業機會減少,職工收入水平降低,在這種情況下,買房可能更是大多數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看來,房價大幅向下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情。
當然,就開發商而言,房價大幅上升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去年底,開發商囤地簡直達到了瘋狂的程度,“地王”頻出,拿地成本高的驚人,一些開發商仍然樂此不疲。還不是他們認為房價還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嗎!我國正處在城市化的過程中,住房的剛性需求始終是存在的,但持續攀升的房價離這個基礎已經越來越遠了。開發商們并沒有看到這一點,而是以應對通脹的思路來投資建房,宣揚住房可以保值增值,并以此引導人們繼續在更高的價位上購買住房。住房在一定的價格范圍內確實有保值增值的作用,在我國投資渠道較少的情況下,買房可能是較好的理財方式,但房價繼續高企偏離合理范圍其作用會向反方向發展,所面臨的風險和后果是不堪想象的。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和迪拜的債務危機,都是我們的前車之鑒。顯然,繼續大幅度推升房價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取的。
今年的房價在房地產新政的作用下,估計先有一定程度的下移,隨后在一個比較小的區間內上下波動,間或有回升的表現,一些人也許不接受這樣的走勢預測,但與當前的經濟形勢相吻合。我國自2008年以來,采取的一系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政策舉措,已經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但基礎還不穩固,國內經濟又過分依賴于房地產業的繁榮,因而,經不起房價的大起大落和房地產業忽冷忽熱的瞎折騰,必須用改革和發展的思路去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從大的方面講,國家要大幅度提高普通勞動者的工資收入水平,提高和擴大醫療、勞動保險等社會福利待遇,增強居民的支付能力,使居民的收入與房價之間盡快達到一個符合國情平衡點。目前來講,要加大廉租房、經適房等社會保障房的建設力度,繼續扶植房地產業的發展,爭取向市場投放盡可能多的商品房,都是平抑房價的好方法。中央強調,要遏制房價的過快上漲。房價有一定幅度的上漲有其合理性,但漲的過快就不合理需要遏制。這就是說,房地產新政的出臺和實施,并不是打壓房地產業,而是維持房市合理的價格水平和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 2010-01-05僅靠增加供地無法平抑房價
- 2009-12-312010年期待,房價降物價低收入增
- 2009-12-30政府管好該管的事 房價就能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