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浙江寧波打工者群體中,有一位姓方(應本人要求不透露真名)的“神奇人物”。他從2004年起,專挑“問題企業”務工,已連續將工作過的12家企業告上法庭,基本上屢告屢勝,被譽為“維權狂人”。近日,他又向第13家工作單位發出解決勞動關系通知書,并到鎮海區勞動仲裁委員會提交了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開始了新一輪的維權之旅。
初覽如此驚人,甚是佩服“維權狂人”的勇氣和毅力,驚嘆其不畏艱辛的維權之心。一個普通民工,要和一個個資產驚人的企業“打交道”,個中滋味也許只有方狂人知道。近年來頻頻曝光的農民工討回血汗錢反被報復等勞資關系案,頓時打工群體勞資問題上升為一個社會性的大課題。農民工維權渠道少,難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有苦難言,只能默默承受企業的層層盤剝。然而,要讓“維權狂人”能一直堅持著做農民工的“守護神”,只要讓更多的工人用法律知識武裝自己,維護自身權益,也做一個維權之狂人。
狂人,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稍帶戲謔的色彩,但更表現了維權路的艱辛和挫折。“民族魂”魯迅名著《狂人日記》中的狂人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表達的是吃人的封建主義,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然而,如今的“維權狂人”似乎也帶著一絲意蘊,可以理解為打工一族的新覺醒,不再是有苦難言的默默承受,開始用正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很大程度上,這也是一個文明古國現代法治化進程的表現。取代用鮮血換血汗錢的暴力解決,用法律知識來維權,人人懂法守法,自然離和諧也近了一步。
毋庸置疑,一個人畢竟最終難以告倒所有勞資關系出問題的“問題企業”,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為此,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減少沖突,更和平的解決往日棘手的勞資問題。倘若“維權狂人”只是獨行俠,到時恐怕難以堅持最終“夭折”。
走筆至此,筆者以為“維權狂人”讓打工一族看到了希望,讓農民工的權益得到更好的維護。但是畢竟個人力量是有限的,政府部門可以進行法律知識培訓,不斷加強工人的法律意識。只有讓工人們都成為“維權狂人”,不讓狂人成為孤獨的傳奇,方能讓更多人的正當權益得到維護。
- 2009-12-29正視一個維權公民面臨的困境
- 2009-12-29“釣魚維權”與“釣魚執法”不同
- 2009-12-29“釣魚維權”莫須有 監管無為真問題
- 2009-12-29贏了釣魚維權又如何
- 2009-12-24勞動關系不清晰成農民工維權難點
- 2009-12-29“釣魚式維權”多多益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