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釣魚執法事件余波未平,媒體又送了一頂高帽子給深圳社保局。11月16日,《南方都市報》報道,深圳數十家社康中心和門診部被社保局嚴厲處罰。原因是,深圳社保局工作人員冒名刷卡 “釣魚執法”,暗訪發現醫生看病不核卡,記賬也不核卡,醫?;鹆魇乐亍?/p>
社康中心喊冤,為什么柿子揀軟的捏?媒體也灑出不少同情淚,這就是“陷害型釣魚執法”。又是一顆“釣壇新星”冉冉升起。最近釣壇史無前例的熱鬧,和釣魚能夠有點勾搭的,都先戴頂高帽子。北大醫院實習醫生亂開處方被曝光,也湊熱鬧大喊一聲:被釣魚了。
我比較了一下這三顆“釣壇新星”發現,深圳和上海并不雷同,倒和北大一案有點類似。上海執法機關公然雇傭“釣鉤”,魚肉百姓,以圖自肥,破壞基本道德底線。而央視記者曝光北大醫院,深圳社保局暗訪醫保黑洞,背后卻都站著公共利益。
社保局無奈辯解稱,網上監控發現部分醫療機構長期存在醫療保險月記賬費用快速增長、單張處方金額較大等現象。與其說,社保局暗訪意圖恃強凌弱,不如說,這一“損招”是場無奈的“自救”。
大醫院日多,地段醫院和社康中心自然門前冷落,醫保資金事實上已經成為基層醫院的“養命錢”。拼命“花完”當年醫保配額成了一些醫院的“最高任務”,曾經有家百人的醫院,一月給自己醫生看了3000多次病。許多醫生出于良知,也不想給病人亂開單,然而為了飯碗,不得不開。于是,一個75歲老太,醫??ㄉ弦矊懼叭斯ち鳟a手術費”。
其實,“騙保流水線”就是一只腐敗大毒瘤。以醫療器械的名義注冊,以極低的成本生產,以高回扣打入醫院,醫院借醫生之手,以“治療費”的名義開給病人,最后以醫保資金結算。
醫?;鹆魇Ш诙慈沾螅绫>执伺e只是“病急亂投醫”。耍了點“小動作”,的確程序不“常規”,不過媒體也不可學送高帽的京官,“我有高帽一百頂,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 2009-11-17社保局釣魚執法不如加強日常監管
- 2009-11-17不能把暗訪也扣上釣魚執法的帽子
- 2009-11-14上海“釣魚事件”就這樣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