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公務員“再教育”謹防只求一紙文憑
近日,重慶市人社局等部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學歷教育工作的通知》稱,到2012年12月31日截止,對全市各區縣35歲以下未取得國民教育大專以上學歷,又沒有在校學習或者補習的在職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職員,視為不能完成工作任務予以辭退(聘)處理。
公務員沒有完成大專學歷教育,幾年后將被辭退。對于重慶市相關部門推出的這項舉措,很多人的第一判斷是“政府部門率先搞起學歷歧視”。雖然說高學歷并不一定代表著高能力,但是貨真價實的高學歷對提高人的整體素養和價值判斷,以及思考問題的能力終歸還是有所幫助的,所以,為公務員普及大專學歷教育應該是一件好事情。況且,現在公務員招錄考試,不是全日制本科畢業,很難有機會入圍。在公務員學歷背景大幅提高的現實情形下,為沒有達到大專學歷的公務員普及一下再教育,又有何妨?所以,將重慶市相關部門的這項舉措說成“學歷歧視”,陣腳站得不是那么穩當。
然而,理論上的好事一旦落地未必就能如所愿。重慶市沒有達到大專學歷的公務員接受再教育的新聞,也被人看作是政府的一項“形象工程”,此一舉措隱含著一些不良后果。
比如,據新聞披露,相關部門對基層在職人員學歷教育采取業余(半脫產)、函授和成人遠程教育三種形式,可任意選擇。誠然,這三種教育形式都比較靈活,都能兼顧學習和工作,但在現實中,這些教育方式的實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形式化傾向較為嚴重,很多時候甚至異化為“混文憑學歷”的一個捷徑。所以,這三種教育形式能否達到相關部門的預期目的,是可存疑的。如果僅僅是為了在學歷上鍍金,以此達到公務員隊伍滿眼都是大專生的效果,這樣的舉措又有何必要呢?
更為重要的是,接受再教育的公務員的學費和住宿費用都由財政資助。據介紹,在職人員學歷教育的學費標準為文科類每年3000元,理工醫類每年3500元,學費均由市縣兩級財政按比例承擔。對參加業余(半脫產)的學員,就讀期間住宿補助按每人每年800元、伙食補助按每人每天12元(節假日除外)的標準實施。初步核算下來,每人每年財政資助有4000元左右,三年下來就是1萬多元。新聞里沒有具體披露重慶市有多少需要接受再教育的公務員,也沒有披露這部分財政支出的預算是多少,但無論財政支出多少,納稅人都有權來過問這筆財政支出到底能產生多大的效益。如果公務員再教育的效果得不到保障,那么真金白銀的財政支出,是否值得呢?
文憑學歷不是壞東西,讓公務員接受再教育也不能簡單地定義為“形象工程”,但薄薄一紙文憑真的就能提高公務人員的行政效能,提高他們的服務意識嗎?相關部門以到期不達標就辭退的方式來督促公務員提升學歷背景,措施不可謂不嚴,但不可忘記,提升學歷最終是為了提升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只求獲得一紙文憑。(陳方)
(責編:李艷)
![]() ![]() |
- 2009-08-07公務員的工資,為何不負增長?
- 2009-08-12公務員學歷"大躍進"是勞民傷財的行政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