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評論> 國是論 > 正文
對農民普惠式養老金的幾點期盼
www.shockplant.com?2009-08-05 17:01? 徐光木?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我來說兩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新農保在支付結構上的設計是兩部分:一部分是基礎養老金,一部分是個人賬戶的養老金。而基礎養老金是由國家財政全部保證支付的。換句話說,就是中國農民60歲以后都將享受到國家普惠式的養老金。(8月4日中國網)

盡管胡曉義沒有透露農民養老金發放的時間表,也沒有告訴人們將會首先在哪里試點,但僅僅是農民60歲以后都將享受國家普惠式養老金這句話本身,就已經讓人熱血沸騰。毫不夸張地說,此舉是繼取消農業稅、農業直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一系列惠農政策之后的又一項重大惠農政策、民生政策。

好的政策總是讓人充滿期盼,但實施起來十分不易。統計表明,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07年底就已達到1.53億人,占總人口的 11.6%,并且,由于人口老齡化形勢的日益嚴峻,老年人口的比例還將更高。老齡農民基數的龐大也決定了在中國推行農民養老金制度是多么不易。目前,全國 1億多農村老年人口中,只有392萬人領取了養老金。打個比方,假設國家每年給每個60歲以上的農民發放100元基礎養老金,農民基礎養老金總額就比一些國家的財政收入還要多。然而這區區的100元基礎養老金對于農民養老而言,可謂杯水車薪,所以,農民養老金要真正做到“普惠”可謂任重道遠。

農民養老金并不是一項單純的養老制度,而是與戶籍、教育、醫療等一系列民生政策聯系在一起的。以戶籍制度為例,當前,農民工渴求城市戶口,“一戶難求”的形勢之所以越來越嚴峻,與農民無法與城里人享受同等的養老待遇不無關系,而農民養老金建立后,農民變成城里人的欲望必將減弱,取而代之的是返鄉農民的增多,這勢必增加給農民提供基本的教育、醫療和文化服務的壓力。為了讓農民養老金更加惠農,有必要進一步搞好配套措施,比如城鄉基礎教育的均衡化發展,農民基本醫療的進一步普及和優化等等。

為有效推行這一制度,我建議把農民養老金制度寫進法律。一項好的政策之所以好,并不只是政策本身關注民生,更是因為保持了政策的穩定性。農民養老金作為一項受到普遍歡迎的民生政策,不能成為解決當前內需不足,促進經濟增長的權宜之計,而必須如同板上釘釘,風吹不倒,雷打不動,還原農民養老金作為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和農民基本權利的本義,這才是農民養老金制度的最為關鍵之處。對此,筆者的建議是,將農民養老金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使之成為一項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


相關新聞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高清 | 欧美日韩第一区 | 三级a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久久综合视频97 | 在线观看日本高清区 |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