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一周熱評 > 正文
保障輿論監督 問責有待細化
www.shockplant.com?2009-07-28 08:23? ?來源:西安晚報    我來說兩句

  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網站發布《昆明市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條例(征求意見稿)》。《條例》規定:有干擾、阻礙新聞媒體依法開展輿論監督等八項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對負有領導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問責;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7月27日《京華時報》)

  《條例》將官員接受輿論監督制度化,試圖通過問責的方式規范官員對待媒體的行為。這使得《條例》的發布備受公眾關注。但能否發揮實際作用,改善昆明的輿論監督環境,顯然還需“以觀后效”。

  可以說,一些官員之所以害怕輿論監督,往往是出于個人利益、部門利益和地方利益的考慮。但政府本是社會的治理者、服務的提供者,媒體則是社會的瞭望者、守護者,兩者之間本來就不存在矛盾。官員正確對待媒體,媒體能夠成為政府的“保健醫生”;把媒體放在對立面,不僅可能形成輿論“言塞湖”,也會徒增政府與官員的輿論壓力。

  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各地在出臺《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條例》時,都將保障輿論監督作為了重要的部分。早在2005年,《深圳市預防職務犯罪條例》中便出現了這樣的條款。遺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們還是未能看到一位官員因干擾、阻礙媒體監督而被問責。

  究其原因,關鍵是這些《條例》雖聲稱要問責乃至追究法律責任,但并未對不接受或不配合的事項和標準作具體規定。何種情形屬于要被問責的范圍,如何界定和操作程序等,在《條例》中都語焉不詳。這也就使得相關條款徒具威懾性,而無實際的懲戒效果。

  事實上,我們并不缺少保障輿論監督的法律法規。憲法第四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對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聞采訪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新聞單位和記者的采訪權、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得妨礙。“上位法高于下位法”,各地政府一再重復此類威懾性條文,并無太大意義。

  因此,要真正保障輿論監督,僅靠威懾條文是不夠的,還需要具體的問責舉措作為保障。比如,可考慮制定保障輿論監督的問責條例,界定問責的范圍,明確操作的程序,使保障輿論監督的問責有章可循。當然,我們同樣歡迎地方政府能夠積極作出嘗試,出臺保障輿論監督的配套舉措與細則。(劉義昆)

  (責編:劉寶琴)


相關新聞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免费偷拍一区2区三区 |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 | 亚洲爱婷婷色婷婷丁香五月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夜夜高潮 |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