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2日電 菲律賓《世界日報》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說,馬英九日前接受臺灣傳媒專訪時對“不統”作了新詮釋:不統不是排除“統一”這個選項。馬英九對“不統”作新詮釋后表示,在他任期八年間不會去討論統一問題。因為這八年不可能有答案。但不管怎么說,馬英九對兩岸形勢發展是首先吃了螃蟹的。兩岸雙方都心照不宣,和平發展最終目標是“和平統一”。但島內政治環境還沒有條件,時機還沒成熟。
文章摘錄如下:
馬英九在宣布參選中國國民黨黨主席之后的第二天,接受臺灣傳媒專訪時,對其競選時強調的“不統、不獨、不武”主張中的“不統”作了新的詮釋說“不統不是排除‘統一’這個選項”。因而使臺灣傳媒認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已開始向“統一”方向傾斜。民進黨更是大加撻伐。
馬英九對“不統”作了新的詮釋之后表示,在他任期八年之間不會去討論統一問題。因為這八年不可能有答案,討論意義不大。傳媒認為馬英九作這解釋顯然是受到臺灣政治因素制約的原故,但不管怎么說,馬英九對兩岸形勢的發展是首先吃了螃蟹的。
從連戰“破冰之旅”之后的“胡連會”,接著的“胡宋會”、“胡郁會”以及后來構建的國共平臺,“統一”這個詞一直是敏感的。“胡六條”、“胡六點”著重強調“擱置爭議,共榮雙贏”,“和平發展”。當然,雙方都心照不宣,和平發展最終目標是“和平統一”。但島內政治環境還沒有條件,時機還沒成熟。馬英九對“不統”作新的詮釋時就坦率地指出,“臺灣要不要統一......但現在還不到那個階段。”但“盡管前程路途遙遠,危機四伏,但這路非走不可,不走沒有別的路。”
馬英九在這個時候破解魔咒,提出“統一”問題固然是兩岸三通之后,和平發展形勢大好。據臺灣“民航局”統計,兩岸三通后,至五月底,包機載客達一百多萬人次。自七月啟動大陸游客至五月底統計已達三十三萬人次。兩岸經貿合作的推進,兩岸交流的新局面,對臺灣的經濟發展大大有利。馬英九就說,如果不是開放,金融海嘯的沖擊可能更大,內需市場更沒有辦法碰。臺灣人民對兩岸的和平發展是滿意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紓解人們擔心馬英九兼任國民黨主席后國共平臺的發展前景。(劉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