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行的高考體制下,要上名牌大學一定要有高分。有時,幾分之差,就會把一個優秀的學生從重點大學甩到地方的非重點大學。對此,中科大前校長朱清時感慨:名校的高分壓力使得很多優秀的人才被扼殺了。他表示,“不要為了多考一二十分,摧殘了孩子的創新能力,浪費聰明才智,讓人格、品德扭曲僵化,讓他們淪為考試的機器。”(2月2日《中國青年報》)
盡管現在“素質教育”的口號叫得山響,但由于高考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仍然懸在老師和學生們的頭頂,因此,“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現狀仍舊沒有——也不可能——改變。一方面現行教育體制的弊端已成為社會共識,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與由現行教育體制的獲利者和潛在獲利者組成的強勢社會群體不愿意將手中的權力分散和下放。于是,在體制慣性與改革呼聲的雙重壓力下,造成了目前這種“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局面。
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是由高考這一“指揮棒”主導的以考試作為檢驗一個人的學識或能力的唯一標準的體制——“考試”在這一教育體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可否認,“考試”曾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與進步做出過積極的貢獻,但隨著考試的制度化與程式化,其消極作用則表現得越來越明顯。而且,考試制度的完善與帝國時代的中央集權的程度以及腐朽的程度基本上是同步的。
法國思想家福柯曰:“考試是無形的權利對人冷酷的定位。”其實,考試如果僅僅作為檢驗一個人的學識或能力的參考標準之一,倒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辦法。然而,在我們的教育體系里,考試卻幾乎成了唯一的標準,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個體的升學、就業、晉級、提工資等等。考試一旦成為唯一的標準,便變成了一種暴力:將具有多樣性的人簡化為一種可以測量的物。這樣,考場便成了一種類似于作坊或生產車間之類的東西,分數的高低是它衡量產品是否合格的尺度,故這個車間出產的成品不能叫“人才”——雖然其中確實也不乏頗有才能的人,但我們卻不妨套用賈寶玉先生的話,稱之為“分蠹”。當“分數線”幾乎成了決定個體一生的前途與命運的無形的暴君時,相應地便產生了很多“高分”的庸才與投機者。這種人往往未必有才能,卻擅長或醉心于考試:考試給予他們以成就感與自信心,并使他們未來能在社會上占據一個很好的位置,從而有可能繼續將這種不合理的制度強加給全社會,造成一種考試的“惡性循環”。
朱清時稱“為了多考一二十分”“摧殘了孩子的創新能力”,那么,現行高考體制是通過什么機制達到這一效果的呢?答曰:補課與題海戰術,也就是朱清時所謂的“多做練習”。這是一種建立在巴浦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基礎上的訓練方式,是以剝奪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為代價來訓練學生對于試題的條件反射,從而達到提高考試成績的目的——雖然對于提高考試成績行之有效,卻會養成學生的“思維定勢”和思維上的被動性,禁錮和扼殺他們的創新性與多元化的思維。而且,在一定意義上,這種目前在大多數學校通行并得到社會廣泛認同的應對考試的辦法,是一種儀式性的“考試巫術”,其功能在于緩解在制度、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挫折及不確定性等重壓下的人們的焦慮感,對于考試成績本身的提高其實卻是低效的——因為對于一個思考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對付考試也并不是什么難事。但是,就象人們在碰到突如其來的危險的時候,大腦會暫時地停止轉動,當考試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個體命運的判決書)懸在人們的頭頂,并與個人前程或個體的重大利益密切相關,從而成了重要的焦慮來源時,大多數人正常的思維能力就會陷入了麻痹狀態,只有那些有大智慧大勇敢的人才敢冒放棄使用為經驗所證明的,能帶來考試成績確定性提高的補課與題海戰術的風險而另辟蹊徑。此外,不管對于學生、老師還是家長,補課或題海戰術給考試上的失敗預設了一條為開脫的理由——既然我已經盡到了自己的努力,失敗的責任也就不在我自身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行高考體制扼殺的不僅僅只是優秀的人才,這個體制內的所有人——包括這一體制的受益者其實都是它一定程度上的受害者,因為這一體制幾乎扼殺和摧殘了整個民族的創新能力。正如有人指出:
“如果將這種考試模式推廣到全社會,推廣到那些科研人員、科學家,那將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因為你想,只有考試來了人們才去工作、去科研,消極應付了事,會得出什么結果?!也許那些考官說:‘我不管你那么多,你通過了我的考試才算數,才說明你有水平、工作好、科研好(出成果),你作為科學家,連考試都通不過,算什么科學家?’你看,愛因期坦連‘聲速’是多少都不知道,還配當什么物理學家?!而那個著名作家王蒙,連語文考試也不能及格,這樣算什么文學家?!于是,搞得科學家們整日為考試是否過關而操心,并為此而耗費了大部份時間和精神,又有什么機會去作創造性很強的研究工作呢?那些學生更是如此,應付考試之緊張,令他們根本無法使自己得以合理的智能成長,從而造成國家前途后繼無人。這不造成災難后果又不是什么呢?我們知道,當今的世界,科技創造實力強大才算數,而這些考試卻把人的智能都如此扼殺了——把他們開發自己智能的機會與興趣一點不留地消除掉了,這樣那有人才去實現科技創造?!應付考試真是極大的罪過!”
為了國家未來的發展與進步,現在是我們開始反思與改革這種教育體制的時候了!(宕子)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