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楊濤(化名)外表很陽光。
近日,在北京通州區宋莊鎮小堡村村委會三樓,大學生村官楊濤(化名)被發現在宿舍內上吊身亡,其電腦中存有一封遺書。一名村委會干部稱,楊濤此前曾兩次割腕自殺未遂,懷疑其有抑郁癥傾向。目前,警方初步判斷為自殺。(2009年1月4日 新京報)
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會有差距,這幾年,全國許多地方開展了選派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去擔任村官,組織部門這樣做的初衷是好的,讓一批年輕有為的大學生進入農村廣闊的天地施展才華,給農村基層輸送一批新鮮血液,目的是推動農村的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問題是我們不能只是簡單地把大學生村官派下去拉到,從楊濤自殺事件的發生,提醒我們要及時關注和解決大學生村干現狀問題。
在農村,對"大學生村官"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情緒。有人輕視,這些毛孩子怎能適應農村復雜的工作環境,干成事很難。有人期望過高,認為"大學生村官"有知識、有能力,希望他們給村里帶來立竿見影的變化。事實上,部分適應能力強的"大學生村官",他們文化高、腦子活、接受信息快,確實使農村基層組織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而專業不對口的"書生型村官",不能主動融入基層黨組織中去,無所事事,更談不上完成新農村建設相關的任務,面對一些人的譏諷或不理解,如果再加之家境貧困、自卑等因素,像楊濤這樣的悲劇難免會發生。
其實,村干部并不好當,它是一個綜合性的管理崗位,除了要求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外,還要有一定的綜合素質。大學里積累的專業知識不一定能符合農村的實際需要,他們有一個在實踐中磨練成長的過程,也有一個適應培養的過程。而且僅有理想信念是不行的,他們要學會迅速適應社會,懂得農村的工作環境。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不斷強化大學生的實踐活動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從而提高他們對社會的認知適應能力,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
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有的大學生"村官"還是從城市來的,他們從大學校門出來就直接下農村,人生地不熟,甚至對農村和農業生產就是一竅不通,大多表現"水土不服"。村民們對大學生也往往缺乏信任感,有的人甚至認為大學生下農村是沒出息的表現。所以,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工作很被動,缺少成就感,其生存壓力可想而知。此時,他們需要更多的是鼓勵而不是冷落,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苛求。
當前,首先,是大學生村官要自我正確定位、主動融入適應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善于在逆境中前行。其次,村黨支部一班人也要對他們做好引導、培養和管理工作,讓他們與群眾打成一片,傳授農村工作好的經驗,有意識地促進其進步成熟,嚴格監督管理,建立目標責任制,營造他們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還有,我們的組織部門要切實重視和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不能僅僅把他們招進來、穩住了就算完事,如何讓他們生活好,打消他們生活上的后顧之憂,真正投身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傊嬲l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別讓"大學生村官"成為一種形式,冷落和耽誤了他們的前程。 (蔡愛紅)
(責編:劉寶琴)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