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家電下鄉未必是廠家農民雙贏
12月1日起,“家電下鄉”實施范圍擴大到14省區市,明年2月1日起在全國推廣,實施時間暫定4年。對農民購買彩電、冰箱(冰柜)、手機、洗衣機4類產品,按產品銷售價格13%給予財政補貼。可實現家電下鄉4.8億臺,可拉動消費9200億元。(12月1日《上海證券報》)
發起“家電下鄉”,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惠農,而是為了“保增長”。報道說得非常清楚,面對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國內外形勢變化,實施“家電下鄉”,擴大內需特別是農村市場的消費,成為我國當前“保增長”的一項迫切任務。早在上個月初,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說,“‘家電下鄉’又一次因為全球金融危機,推到了風口浪頭之上,其原因就是因為金融危機造成了出口受阻,而拉動內需就成為了家電行業的突圍之道。”一語道破天機,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家電下鄉”難道不是幫助家電行業“突圍”?
這次“家電下鄉”,農民購買彩電、冰箱(冰柜)、手機、洗衣機4類產品可按產品銷售價格13%給予財政補貼。對農民來說,彩電、冰箱、洗衣機可謂“家電三大件”,買這些產品他們都會權衡利弊。這“家電三大件”很費電,冰箱在農村買的人并不是很多,蔬菜萊地里有,要吃就到地里摘,加上不少農村常常停電,買了也不實用,洗衣機就更不實用,因為大多數農村沒有自來水。所以說,即使“家電下鄉”要真正拉動內需,也不應該規定家電的類型,應該是不論農民購買什么家電都給補貼。事實上,除了彩電、手機外、電風扇、空調、熱水器,還有一些小家電,比如剃須刀、熨斗之類的產品可能更受農民歡迎。
政府也好,企業也好,不要等到產品滯銷才想到農民。農村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關鍵是這個市場如何去開拓。如果這次“家電下鄉”,只是變著法兒掏農民的口袋,把低劣電器銷給農民,最后損害的還是企業自己。所謂“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蠅”,今后你們的產品就是再好,他們也不會買。因此商家不但要保證質量,還要做好售后服務。出現毛病,要能及時維修。但地處偏遠山區的農村,恰恰是售后服務的難題,如果這些跟不上,政府和企業表現出再大熱情,農民未必就肯買賬。
我想不通的是政府拉動內需,為何補貼農民只補購買家電?農民購買農具、衣服、電動摩托車、自行車不也是拉動內需嗎?如果農民購買建筑材料有補貼,更能促進新農村建設。
13%的補貼不算多,也不算少,農民購買1000元的家電也會有130元補貼。我擔心的是政府財政補貼了不少,內需卻沒拉動,補貼填了黑洞或被私下吞了。
農民購買力強不強,最重要的還是農民的錢袋子鼓了沒有。別說是補貼13%,就是補貼得再多,農民囊中羞澀,還是拉動不了內需。因此,補貼購買家電,不如多補貼農民購買發展生產所需的優質種子、化肥、農具等,讓他們增產增收。農民手中有錢了,自然會改善生活,進而擴大內需。 (洪巧俊)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