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11月26日消息:“80后”的馬女士和“老公”在網絡上相識,1個月后,兩人就“閃電般”結婚。可沒到半年,兩人因為一件小事爭吵過后,又“閃電般”離婚。昨日,在市十一次婦代會上,婦代會代表、硚口區宗關街婦聯主席陶淑華講述的這件真實事件引起代表共鳴:從“閃婚”到“閃離”,不少“80后”的婚姻太草率。
感謝改革開放三十年讓我們從封建時代的娃娃親、父母包辦的婚姻中解掙脫出來,從革命時期組織談話中解脫出來,從那些“三從四德”的禮教中解脫出來,而今進入了一個崇尚婚姻自由、敢愛敢恨的社會,一個沒有太多條條框框束縛的社會。經濟發展了,社會進步了,婚姻也自由了;科技日益發達了,人口流動日益加快,天南海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都可以結合組成一個家庭。于社會,更加融合;于人類,更加進化。我們不禁高呼這社會的美好,婚姻自由的偉大!
然而我們在享受婚姻自由的同時,也在遭受婚姻自由帶來的惡果:單親家庭的增多、家庭矛盾的增加、倫理道德的抗議、社會負擔的加重,更有一些指責和非議。其實,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一味的用道德去指責和非議,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現在經濟發展了,物質生活更加富有,每個人都擁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任何一雙離開都可以照樣生活,不再是物質匱乏時代的誰也離不開誰了。盡管物質匱乏與否不是決定離婚的主要原因,但是經濟基礎決定離婚與否的時代確實過去了。況且現在人更獨立,思想更解放,對事物的認識更透徹,對生活的品質要求更高,不需要委曲求全來過一輩子。
但是婚姻畢竟是人身的一件大事,無論是經濟上、感情上,任何草率都會帶來影響,所以隆重而繁雜的婚禮,讓每對新人體會到喜悅的同時,也感悟到結婚的責任。只不過許多人忙暈了,什么責任都沒有體會到。于是“閃婚”“閃離”出現了。
“ 8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不免嬌生慣養,婚前沒有經過慎重考慮就草率結婚,婚后發生矛盾也不懂得自我調適和相互諒解,結果導致隨后的草率離婚”。這是新聞中對“閃婚”“閃離”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筆者看來,80后的“閃婚”“閃離”比起那些包二奶、養情人的前輩,卻是一種更負責任的表現。結婚離婚不是單以年齡計,而主要是以感情計、以責任計。重感情、重責任、重承諾,多理解、多包容、多擔待,才是解決婚姻問題的關鍵所在!結婚是對感情的交代,離婚是對自己和對方的交代。既然過不下去,不如離婚,各自去找更適合過日子的人結婚,這樣對雙方都好。80后經過“閃婚”“閃離”的陣痛之后,每一個離婚的人都會成熟起來,都會以更加負責任的態度來對待婚姻。只是這種代價付出的有點大,但是只要都不介意結沒結過婚,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相反那些80后的兄長、父輩、前輩,他們不是獨生子女,沒有嬌生慣養,也經過家庭關系、社會地位、公共道德的慎重考慮,于是守著一份并不真誠的婚姻外殼,在外邊另建一家、包情人、養小蜜,“家中紅旗不倒,家外彩旗飄飄”,他們就是負責任的表現?有些人不顧念家中妻兒老小,卻勾引有婦之夫或者有夫之婦,破壞別人的家庭,就是道德的表現?只怕這些包二奶、養情人的多半用是收入不正當的錢,這樣對社會的危害更大!
與其花心血關注“閃婚”“閃離”還不如多花精力關注那些包二奶養情人的,他們才是真正的道德敗類!(望少輝)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