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圳市教育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公開承認此前執行的“金融高管人才子女中考可加10分”的規定,帶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和階段性偏頗,從今年起將停止執行。同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說,除深圳外,還有一些地方和一些地區把中考招生加分作為當地招商引資,吸引人才的一個措施,這和教育公平是相違背的,對于這種做法要予以糾正。(4月26日《南方都市報》)
從市民舉報、媒體報道,到公眾熱議、專家發言、媒體窮追不舍,到最后教育部關注、深圳整改、教育部發布全國核查通知,深圳“金融高管人才子女中考可加10分”事件似乎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圓圈:這一事件體現了深圳市民維護自身利益的覺悟,體現了媒體強烈的責任意識,體現了公眾不可多得的公民意識,體現了教育部吸納民意的誠意,體現了深圳市政府聞過則改的權力意識。這一案例值得媒體、政府以及公眾在面對其他事件時仿效與學習。
然而,在這一貌似完美的結局背后,卻仍有些許遺憾。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長弓坦言,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深圳教育部門對“金融高管人才子女中考可加10分”的“歷史局限性和階段性的偏頗”已有所覺察。從這一“坦言”中,我們會發現,深圳教育部門其實早已感覺到這一規定的不合理性,只是在“媒體的報道和反應督促了認識”,只是面對社會輿論質疑和上級部門施壓之后,才進行了糾偏。
顯然,“加10分”的規定早已是深圳教育部門拿不準的一個政策。對于拿不準的政策,政府部門該如何處理呢?當然是趁早拿出來與公眾進行討論與商議。可惜的是,深圳教育部門沒有問公眾,只是在“深入調研”、“重新審視”,然而,“深入調研”、“重新審視”卻沒有結果,只是延誤了及時糾偏的時機,引來了輿論的質疑。這顯然是非常遺憾的。
作為各項政策的直接執行者,現有政策是否不合理、是否存在問題,各級政府部門往往能比公眾更早一步了解到。當對這些政策“拿不準”的時候,政府部門雖然也拿出來討論或研究,卻往往是由少數領導開會拍腦袋決定,最后當然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更為可怕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可能因為地方利益、部門利益乃至個人利益,故意把這些問題藏著掖著,不愿意讓公眾看到,逆著民意繼續執行著本已有“歷史局限性和階段性偏頗”的政策。
政府不僅要在政策出臺前舉行聽證吸納民意,在政策不合理導致民怨沸騰無法收拾之后再來收拾殘局,政府也應該能夠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發現問題后有勇氣馬上拿出來與公眾商議討論。市民舉報、媒體報道、公眾熱議、專家發言、政府糾偏的結局看似完美,其實并不完美,它體現了政府行政效率的低下、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的缺失。在政策拿不準的時候,只有迅速拿出來與公眾討論與商議,才能判斷出政策是否不合理,才能及時糾正“歷史局限性和階段性偏頗”政策,把社會影響和危害降低到最小。(劉義昆)
(責編:徐嶸)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