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改革·發展 > 正文

彈性退休制體現“政策張力 ”

www.shockplant.com?2012-01-18 09:56? 王旭東?來源:《工人日報》 我來說兩句

據報道,全國婦聯、人社部等國家有關部委正在調研彈性退休制。彈性退休制不是簡單地一刀切,而是讓男女在退休年齡上有選擇權。 這顯示了我國退休政策以人為本,煥發“政策張力”。

我國現行退休年齡最早是1953年修改的《勞動保險條例》規定的,即男60歲、女50歲。1958年又明確為男60歲,女性工人50歲、女性職員55歲。關于提前退休的政策性規定最早見于1978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當一項政策執行了五六十年,難免“功能”退化。更何況,國家關于退休政策的出臺背景與年代尚沒有考慮到現有“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要“按照社會保障的不同類型確定其資金來源和保障方式。重點完善企業養老和失業保險制度,強化社會服務功能以減輕企業負擔”,“城鎮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金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農民養老以家庭保障為主,與社區扶持相結合。”

退休政策與社保政策存在“代溝”,不僅出現“交流困難”,而且呈現“零和博弈”。

幾十年不變的退休政策,已經“使養老金支付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嚴重影響到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曾指出,現行的退休保障體制已經成為中國財政的最大隱患,也成為貨幣政策的長期威脅并影響貨幣政策的短期效果。退休政策與退休保障體制難以適應,要么改革退休制度,要么改革退休保障體制,要么兩者同步改革。

彈性退休制的調研,最終實現公民在退休年齡上擁有選擇權。彈性退休制或是退休制度改革的方向與趨勢。一方面秉承以人為本理念,另一方面考慮到社會保障體系現狀。當然,社保基金收取、保值增值,尤其是安全問題,亟需躍上新臺階,否則,可能會阻礙或延緩新的退休政策的出臺與施行。

彈性退休制煥發“政策張力”。退休政策與制度不能“單打獨斗”,必須與社會保障體系“攜同作戰”。退休政策與社保政策之間如何實現平衡、協調以及可持續,如何實現“正和博弈”,面對諸多因素造成的巨大壓力與阻力,唯有政策張力方能紓解。彈性退休制具備“政策張力”的品質,既滿足了個體的選擇權,又彰顯出政策的靈活性。在彈性與靈活性得到充分體現中,實現政策對人的倫理關懷。

  • 責任編輯: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 久久青青91费线频观青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网址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免费va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