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凱:官員手機號碼公開要看成效
www.shockplant.com?2012-01-12 17:00?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對于如此大規模地公開政府官員個人聯系方式,對社會來說,無疑是一件極大的好事,無論是老百姓個人,還是一個機構,如果需要和這些官員及其所涉及的單位、部門,詢問、辦理某方面的事情的時候,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社會之所以反響如此熱烈,也說明民眾對包括官員個人聯系方式在內的政務信息公開不僅有強烈的需求,而且也有很高的期待。長沙市的大膽嘗試,應該說滿足了公眾的這樣一種需求和期待。 對于這樣的舉措,也許有人會問,這些公開了個人聯系方式的官員,不是把自己的個人隱私也暴露給社會了嗎?從表面上看確實有這樣的問題,因為對一般人來說,個人聯系方式是一種重要的個人隱私,但對于政府官員、特別是一些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官員來說,就不能簡單地如此推理了。因為,這些公布聯系方式的官員,行使的是一種公共權力,在他們行使公共權力的范圍之內,他們實際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公眾人物,有諸多的機構、社會成員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訴求,在其工作職權范圍內的事情,隨時隨地要和你進行溝通和交流。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官員向社會公布的個人聯系方式,實際上成為聯系群眾、滿足人民群眾訴求最便捷的溝通渠道和方式,類似于市長熱線等,只不過是完全和公職人員的個人實名掛起鉤來而已。 另外,將官員的個人聯系方式公之于眾,也符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基本精神。長沙的數百單位、上千官員向社會公布個人聯系方式,為民眾提供方便,自愿地接受社會監督,無疑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邁出了新的一步,有重要的示范和探索意義。 當然,長沙市大面積公開官員個人聯系方式、提高公權力行使透明度的做法,僅僅邁出了大膽的一步,接下來如何運作、會產生什么效果,現在都還是未知數,有待進一步觀察。但有幾點可以預期。 首先,公開容易,持續難。以后,能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有很多制約因素,但有一個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要有持續性。長沙市官員個人聯系方式公開也是如此。一旦公開以后,就要持續地運轉,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就成為一種笑柄,甚至鬧劇。只有持續,才能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改進,使其日臻完善。 其次,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實實在在地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問題,防止作秀,防止變成擺設。這么多的官員公開個人聯系方式,說到底,是要為解決人民群眾的訴求提供方便,因此,能否解決問題、滿足他們的合理訴求,就成為問題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官員的精心呵護,精心處置,甚至要占用你個人的很多時間和精力。說實話,要認真對待數以萬計的民眾的各種訴求,要呵護好被公開在社會上的這個公開電話號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要24小時開機。這對官員的決心、恒心、耐心都將是嚴峻的考驗。而最終檢驗的標準,恐怕仍然是人民群眾的切身感受,只有得到人民群眾認可,并能夠為他們帶來實惠,帶來利益,才會彰顯出其巨大的生命力。 第三,要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上千官員的個人聯系方式被公布后,將進入無終點的運行軌道。接下來問題是,在具體運行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而且很多情況也許并不是我們事先都可以預料到的。按照筆者的理解,這上千名公布個人聯系方式的官員,他們的地位、工作職權范圍以及個人的影響力等方面的差異,決定每個人的情況都會有一定的差別。一般來說,市直單位或者六個區的黨政領導人的電話,肯定受到的關注度更高,要處理的公共事務相對也會更多,而一些具體崗位公務員的電話,相對會少一些,但也許會更具體。因此,筆者認為,長沙市這些被公開個人聯系方式的官員,要按照不同的類型,建立一些工作機制和工作規范,如書記、區長、局長等主要領導干部,因此受理的電話量大,僅靠領導者個人也許無法應對,那就需要通過建立一個小的團隊,專門收集、分發、研究,對各種訴求進行及時處理,這樣的方式,如果運行的好,甚至會引起政府傳統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的改變,使我們的政府及其官員,真正感受到社會的脈搏、人民群眾的呼聲,也使他們的工作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群眾,貼近基層,在實踐中體驗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和價值。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新聞背景 據報道,日前,“長沙市六區和百余市直單位的千余名領導干部的手機號碼等聯系方式在當地媒體統一公開發布”。據了解,長沙市此次向社會公開聯系方式的對象為芙蓉、天心、岳麓、開福、雨花、望城等六區的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成員;所有參與聯點駐村(社區)的市直單位(市國安局除外)領導班子成員;城區、市直單位的民情聯絡員。對于長沙此次千余領導手機主動“泄密”,許多網友認為“長沙開先河”,紛紛稱贊“長沙領導很給力”,還有網友呼吁“其他地市的領導也來積極效仿”。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20]官員“搭便車”侵蝕政府公信力
- [ 09-28]把官員私產置于陽光下
- [ 06-27]官員退出中的“熱”與“冷”
- [ 03-25]黨委領導首進問責范圍 被問責官員兩年內不得提拔
- [ 02-22]雍正式的官員與乾隆式的官員
- [ 12-30]義和團運動時期:官員為何迷信
- [ 08-30]公安部官員稱食品安全打擊力度不足以震懾犯罪
- [ 07-27]官員上網: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