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國:底層“艱辛”與精英“不易”
www.shockplant.com?2012-01-11 16:16?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我來說兩句
對于底層而言,民生艱難,流動困難;對于上層而言,發展不易,壓力巨大。階層艱難與不易何以轉機? 在2011年紛繁復雜的社會事件中,無論是社會上層抑或底層,精英抑或草根,都有著自身的艱辛與不易。對于社會底層而言,民生艱難,流動困難;對于上層而言,發展不易,壓力巨大。 底層的艱辛 2011年肇始,公眾被兩個來自社會底層的草根歌手所感動。當這兩名叫“旭日陽剛”組合的歌手在央視春晚舞臺上用他們高亢、沙啞的嗓音高歌時,人們似乎忘記了在聽歌,而是在體味來自的社會底層的訴說。 底層擴大及其處境艱辛深深觸動公眾的神經。在2011年發生的校車事故中,擠在那些超載且缺乏安全保障的校車中的孩子們,大多來自社會底層家庭。稚嫩的傷痛讓人痛感社會底層子女的命運不濟——在社會流動機會減少的情況下,他們不僅前途未卜,更有成長的艱難。 精英的不易 在紛繁復雜的2011年中,社會精英階層在不易與再信任中尋找突破。 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私營經濟的快速成長一度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引人注目的特征,私營企業主階層的快速崛起也是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變化中最讓人關注的現象。然而近年來,私營經濟發展與私營企業主階層成長的經濟社會環境不容樂觀。當人們還在爭論“國進民退”是否屬實時,在中國私營經濟最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頻發老板“跑路”躲債事件。“中小企業融資難,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跑路”事件背后折射出私營經濟與私營企業主階層的不易。 2011年也是考量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的一年。在公眾心目中,不少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官員被貼上“貪污腐敗”、“與民爭利”的標簽,被推向不信任的位置。入夏以來的城市內澇頻發,引發人們對政府城市建設的批評;動車事故中,相關部門的處理能力受到人們嚴重的置疑;紅十字會危機中公眾的立場更是一邊倒…… 危機可能也是轉機。面對層出不窮的突發性事件,政府部門在信任與不信任中重塑著。 艱辛與不易的轉機:資源與機會的再配置 階層艱難與不易何以轉機?資源與機會的再配置是關鍵變量。 社會階層結構的形態,取決于資源與機會如何配置。近些年來,由于財富資源配置失衡,社會流動機會減少,導致社會底層在擴大。雖然近年來這一現象引起政府關注,并圍繞著再就業,保護農民工權益,制定最低工資標準,提高貧困人口標準,為貧困家庭子女就學提供貸款、加強弱勢群體社會保障等問題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是,缺乏從資源與機會再配置的角度進行調控的清晰思路。 與此同時,作為社會上層雖然從發展中受益,但是資源與機會的失衡導致的經濟社會環境惡化,使得上層的發展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一方面,他們受到來自普通階層的情緒對抗——諸如仇富、仇官心態。這種情緒的對抗在某些時候甚至引發行動的對抗,如群體性事件頻發。另一方面,社會階層結構的失衡使得社會底層擴大,難以支撐起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中始終缺乏一個壯大的成熟的消費群體,消費市場沒有真正完全啟動起來,這成為經濟發展的軟肋。一旦外部市場出現危機,經濟風險便會出現,這一切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已經出現。 總之,社會底層的民生艱難與流動困難,以及社會上層的發展不易與壓力巨大,二者之間存在內在的關聯,而其中的關鍵變量是資源與機會的再配置。政策的著力點應圍繞這一關鍵變量展開設計與安排。 (作者為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