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熱點關注 > 正文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對策:大幅提高居民收入

www.shockplant.com?2011-12-19 15:54? ?來源:南方日報 我來說兩句

“限高、調低、擴中”是我國現階段居民個人收入分配的基本路向。近年來,各級政府在限制高收入者的過高收入,尤其是調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方面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而對于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方面的措施則相對較少。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這表明中央在收入分配問題上,強調了“擴中”的重要性。中等收入階層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社會力量。中等收入者占多數,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社會格局。因此,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意義重大。如何才能盡快地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我認為最主要的對策就在于千方百計地大幅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總體格局,適當降低財政收入占比,增加勞動報酬總量

提高居民收入需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的總體格局。國民收入分配主要由出資者、勞動者和政府三大主體參與,三者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一方占比過大,必然侵害另外兩方的利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但是,普通百姓并不感到自己的收入能達到與人均GDP增長相應的水平,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收入分配中,出資者(利潤)和政府(財政收入)的占比過大。就勞動者與政府的財政收入比較來看,近20年來,工資增幅多數年份大大低于GDP的增幅,而財政收入則多數年份大大高于GDP的增幅。2010年,全國財政收入達到8.3萬億,占GDP比重超過了1/4。看來,在“擴內需”和“擴中”的背景下,應適當降低財政收入占比,壓縮行政開支特別是數額巨大的汽車、吃喝和出國等“三公消費”,增加勞動報酬總量,給老百姓更多的實惠。

在工資分配上做文章,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

工薪階層是中等收入者的主體,因此,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勢必要在工資分配上做文章。目前企業內部分配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普通職工工資壓得太低。由于我國長期處于資本稀缺與勞動力相對過剩狀態,從而形成要素市場強資本與弱勞力結合的局面,加上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政府的稅費有增無減,使企業把普通職工的工資壓得很低,其結果使得包括技能人才在內的企業骨干的工資水平也被拉低,從而不利于“擴中”。行政事業單位的工資分配也很成問題,正規的工資調整已經連續多年沒有動作。因此,無論企業還是行政事業單位都應當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使勞動報酬水平與國民收入的增長相適應。

農民也是中等收入者的重要組成部分,“擴中”不能不研究農民收入問題

農民也是中等收入者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些種養大戶和各類專業戶理應屬于中等收入者。農民占總人口的半數以上,因此“擴中”不能不研究農民收入的問題。由于農業生產要承擔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因而農村的中等收入者具有不穩定的特征,年成好的時候可能收入可觀,年成不好時則有可能降為低收入者甚至返貧成為困難戶。為實現共同富裕,使更多的農民兄弟成為中等收入者,我們必須下大力氣促進農民增收,不僅要減免農民的各種稅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切實做到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施向農村傾斜的政策,大力改善農村經濟發展的大環境。

此外,財產性收入是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同時也是“擴中”的重要途徑。但我國目前居民財產性收入還處于很低的水平,不僅投資渠道太窄,而且投資環境不理想。當前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主要來自于銀行存款利息、證券交易、股份紅利以及房租、房產增值等,而銀行存款面臨著負利率的尷尬,股市低迷不振,房產收入也面臨著嚴厲的宏觀調控。要實現居民財產收益的最大化,應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包括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公平的市場環境和相對寬松的對財產性收入的監管環境,以促使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不斷提高。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 責任編輯: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 午夜精品少妇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品 | 五月丁香六月婷在线综合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 亚洲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